第 037 章 虎躯一振-第2/3页



  演义里刘备不都是这么一付说辞嘛,大耳朵如此一说,将领便痛哭流涕,从此不离不弃忠心耿耿。

  林峰学着刘备把这番话一说出来,果然效果是岗岗的。

  廖淳感动得再次拜倒在地,声音呜咽地说道:“主公在上,请受元俭一拜。即得主公收留,日后焉敢不肝脑涂地,举身为报。”

  这就叫上主公了?

  林峰乐得见眉不见眼,用力将廖淳扶起,上去就给了他一个大力的爱之拥抱。

  看到林峰如此真情留露,廖淳更是感动,眼泪跟不要钱似的滚滚而下。

  “你刚才自称元俭,这可是你的表字?”

  廖淳点点头。

  林峰乐了一会儿,突然反应过来。

  姓廖字元俭,这名字听着咋这么耳熟啊?

  “你再说一遍,你究竟叫什么来着?”

  廖淳腼腆地一低头:“好叫大人得知,小人姓廖名淳字元俭,当初从贼之时恐连累家人,便改了个名字,叫做廖化。”

  林峰一扶额头,仰天长叹。

  果然没猜错,这小子居然是廖化。

  想到自己刚刚跟廖化差不多打了个平手,林峰就有些欲哭无泪,一直以为自己在三国好歹也算一员勇将了,没想到连个廖化都差点儿拿不下来。

  后世之人,有哪个没听说过“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句?

  这廖化完全就是窝囊废的代名词啊!

  其实这是林峰孤陋寡闻了。

  正是由于人们对“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一句的误解,才让廖化背了整整一千多年的黑锅。

  廖化在历史上与黄忠类似,当然不是说武力,而是说他的寿命,廖化也是一员著名的长寿将军。整部三国演义,几乎哪个时期都有廖化的身影。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用来指“因为没有杰出人才,只能任用平庸者担当重任”,意思是说蜀中没有猛人了,只能派廖化这种窝囊废上阵。

  其实,这是大家的误解。蜀汉晚期,蜀汉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得让已经80多岁高龄的廖化出来担当重任充当先锋。

  这个俗语的真正含义,是讽刺蜀汉后期人才的青黄不接,不是廖化无能!

  廖化此人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是“以果烈称”,就是说他是一位果敢刚毅的猛将。

  最不为所知的一面是,廖化曾经做过一件与关羽一模一样的事情,“千里走单骑”,万里迢迢去追随刘备。

  那是关羽战败丢失荆州之后的事情,当时廖化受老母所累被迫投降东吴,但却始终心向蜀汉。最终,廖化采用装死的办法骗过东吴群臣,单人独骑带着老母亲昼伏夜行,硬生生用两年时间走了两千多里路,回到了蜀汉境内,在秭归与刘备相逢。

  作为一名备受关注的降将,真不敢想象廖化是如何装死骗过东吴诸将,又是如何带着老母亲跋涉千里,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胸中那份忠义。可以说,廖化的千里走单骑在困难度上来说甚至还在关羽之上,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壮举,这样忠贞之士,却背着无能的黑锅默默上千年,真得让人抚案长叹,为英雄垂泪。

  暂时将廖化率领的部卒驻扎到林峰的军营旁边,林峰拉着廖化回到自已营帐之中。

  从廖化的叙述中,林峰得知了一个令他万分惊讶的消息。

  蔡邕一家人已经被释放了。

  林峰简直不敢想念自己的耳朵,瞪着廖化看了半天,才从廖化诚恳的目光中肯定廖化并没有骗他。

  廖化是不可能欺骗林峰的,因为他对林峰的崇拜几乎已经深入到了骨髓之中。

  廖化第一次见到林峰是在宛城战场上,那一次林峰跃马出战,大斧连斩四员敌将,完全震慑住了张曼成属下一众将领,这其中也包括年仅一十五岁的廖化。

  张曼成败回宛城,信誓旦旦地向大家保证,宛城之中兵精粮足,把守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等到天公将军大贤良师张角的援军一到,必然能将官军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卸甲。

  结果,宛城仅仅守了三天,便被那个叫林峰的校尉第一个攻上了城墙,当时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廖化整个人都傻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