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全世界都在骗朕-第2/3页



  “苏晏呢?”

  赵祯一想到勉强吃饱饭就怒了。

  那么好吃的太学馒头他竟然吃不上吗?

  这个世道有问题!

  赵祯从未觉得自己治下的大宋那么丑陋,他摔了茶杯,外面的人闻声进来,见他面色铁青,都束手而立。

  官家可不经常发脾气,这是怎么了?

  有人瞟了陈忠珩一眼,幸灾乐祸的想着这人怕是惹怒了管家,少顷就会被收拾。

  同行是冤家,宫中的日子很孤苦,唯一支撑下去的动力就是往上爬。

  哪怕是个未成年的内侍,也会憧憬着往上爬,然后有人给自己使唤……

  陈忠珩看了一眼这些人,对他们的心理活动了如指掌,他沉声道;“都出去!”

  有人看了赵祯一眼,见他没反对,大家这才悻悻的出去。

  “苏晏在干什么?”

  “苏晏跟着苏义在干苦力……”

  ……

  汴梁是京城,京城就代表着人口众多。

  而且从汴梁往北方和西北去,这一路都是屯兵地,无数将士在防备着辽人和西夏人可能的进攻。

  那么多人,每日耗费的粮食和各种物资就是个天文数字。

  而南方就是最大的物资供给地。

  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资从水路转运而来,在汴梁卸货。

  陆路当然也行,但走陆路的话耗费太大,不管是车马还是送货人,这一路的嚼用都能让人肝颤。

  经常会有送十斤粮食到达目的地,只剩下三四斤,甚至是两三斤的奇葩事。

  这不是贪腐,而是人马一路的嚼用耗费。

  所以水路就是最佳选择,而隋炀帝开运河可不是为了自己四处玩耍,而是看到了开水路之后的莫大好处。

  汴梁城内河流纵横,汴河是其中的翘楚。

  汴河是城内第一大河,也是汴梁城沟通外界的动脉通道。

  “看好……拉稳了……”

  汴河两岸很是繁茂,店家云集,但这些店家不敢靠近河边,都在一丈五开外。

  这一丈五的空地从汴河进城开始就空着,直至出城,无人敢占道经营,更没人敢在这里搞什么违章建筑。

  因为这里是纤道。

  “哟呵……”

  “哟呵……”

  两排纤夫在两岸拉着绳子,一艘大船缓缓被拉了过来。

  这里是码头,一群苦力挽着袖子裤脚,把裤带又系紧了些。

  苏义踮脚看着那艘船,等看到船首站着的那人后,就笑道:“是粮船,今日倒是能挣不少钱。”

  他脚后跟落地,看着身边在系裤带的儿子,说道:“你……少扛些。”

  苏晏在背诵着书,闻言说道:“爹爹,孩儿能扛活,边扛边背书,好像还能快些。”

  “扛活真能多背些书本?”

  苏义提高了嗓门问道,脸上多了得意。

  苏晏说道:“真的。”

  边上的苦力们都笑着,有人说道:“苏义,你这儿子可是过了发解试的才子,你也舍得让他来干这个?”

  苏义笑道:“他硬是要来呢,打骂都不听,还说什么凭着自己的力气挣钱,这是本事,没啥见不得人的。”

  周围的苦力们眸色里微微多了暖意。

  不管是什么时候,苦力都是社会的最底层,谁都看不起,谁都可以鄙夷几句。

  “那些读书人……还没过发解试呢,看到咱们就把眼睛别过去,那看不起人的模样……让人恨。可苏晏却不是,是个好孩子。”

  “嗯,是个好孩子。”

  船靠岸了,管事这才从长凳上起身,懒洋洋的走过去接洽。

  稍后他回身喊道:“都来。”

  于是扛活开始了。

  苏晏跟在父亲的身后过去,按照顺序等待着。

  等轮到他之后,已经扛着一袋粮食的苏义回身道;“大郎慢些,莫要急……”

  苏晏微微屈膝,腰背向前,说道:“知道了爹。”

  一袋粮食被两人压在他的背上,苏晏的身体只是微微一沉。他左手抓住麻袋的口子,右手从监工的手中接过一根长签子,就此开始搬运。

  到了地方卸货,长签子就是证据,记账的会把你的长签子累加起来,完事后算钱。

  赵仲鍼苦着脸看着这一幕,身后是一个内侍。

  “官家令你给苏家出个主意,好歹让他们父子俩过些安生日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