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舆论-第2/2页



  通气会结束,会议室门口,戴云生拦住了王弘毅,他一脸冷笑道:“王弘毅,你以为这是块肥肉吗?可别吃不下噎着了。”

  王弘毅冷笑:“就不用你操心了,我们各自看本事吧。”

  “呵呵,不怕告诉你,这次我们跟中策集团联合起来参与改制,中策你知道吧?黄红年黄总已经到了蜀都,昨天刚跟省府领导见面,今天跟市府一把手座谈,表达了对蜀都食品行业的兴趣,这次我们要玩大的,你有本事就参与进来吧,就怕你胃口太小,吃不下呀,哈哈……”

  “中策集团,呵呵!”王弘毅冷笑两声,“那就走着瞧吧。”

  回到学校,王弘毅当天晚上,便写出了一篇文章——《黄卷风到底带来了什么?——论中策现象》。

  文章把中策所做所为,比作一阵狂卷风,每到一个地方就将大量的国有企业卷走了,利用可以分期支付合资款项的漏洞,以极少的前期投入,就能控股大量优质的国有资产,然后打包组合,最后甚至拿到国外去上市圈钱。

  这种所谓的合资,并不能给企业、职工带来多大的实质作用,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是没有多大贡献。

  “黄卷风该休矣!中策并不是救世主,资本天生逐利,我们要撕开温情的面纱,认清他的本质,小心开门揖盗!”

  这篇文章,王弘毅署上了“王革碧”的名字,投到了经济参考报。

  中策现象在华夏国已经引起经济界的议论,有人支持,认为这是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大好机会,利用中策的管理经验,迅速走上国际舞台;还有人则认为中策太激进,要限制。

  王弘毅的文章,直接指出中策利用一些政策漏洞,名义上打着帮助搞活国有企业的旗号,实际上还是脱离不了资本的固有属性,而且并没有真正想去经营企业,无外乎就是把低价控股的企业整合一下,抽取一部分优质资产去国外上市,从中谋取利润。

  这篇文章一出来,顿时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文章深入浅出,将一些很多人忽视了的问题剖析出来,让大家很清晰地看清中策现象的实质。

  “这篇文章,很有意思啊。”省府办公大楼,巫平玛认真地阅读了这篇文章,脸上露出玩味的笑容。

  “可恶,这王革碧是谁?写这篇文章居心何在?”戴云生接到黄进荣的电话,这才专门去买了一张经济参考报,看完以后,脸色很难看,“难道是王弘毅,他想阻止我们和中策联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