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3章、金陵王气-第2/3页



  梅傲霜笑道:“或许也只有这样清心寡欲,才能修习到华山正宗道家内功吧。你师祖早年也是这样的,因此内功精绝。我看你是下山玩得心儿野了,将来想学到这样的内功,也不能够了。”

  就在这时候,城外一名士兵飞马来报,说军师已经预料到尉迟将军已经攻下盱眙城,命尉迟将军率军乘胜拿下都梁山,以防都梁山的守军,向润州方面求援。都梁山易守难攻,如果润州援兵赶到,则更难攻下。

  尉迟昭抱怨道:“刚拿下盱眙城,喘息未定,又派我去攻打都梁山,我就是天生的劳碌命。”

  鄢云道:“尉迟将军此言差矣,将军打下盱眙城,攻打都梁山,迟早还是要将军去完成。军师让尉迟将军即刻进攻都梁山,实则是为了将军能够一劳永逸,否则将来润州派兵驻扎都梁山,将军要拿下都梁山,只怕更加不易。”

  尉迟昭不悦道:“这我也知道,但打下都梁山之后,如果又让我率军攻打润州,如何是好?”

  鄢云笑道:“这个将军大可不必担忧,攻打盱眙与都梁山只是因为两地距离扬州太近,为扬州安全考虑,必须打下这两个地方。我们义军最终会向北行进,攻打洛阳,绝不会去攻打润州的。更何况润州有几万兵马,将军的兵力不足,如何攻城呢?”

  尉迟昭听鄢云这么一说,也觉得颇有道理,于是便传令下去,留下五千兵马守住盱眙城,其余兵马立即集合,向都梁山进发。

  命令传达下去,忠义营自然随大军出发,留下的兵马也大部分是新加入的民兵。都梁山与盱眙城虽只有百里之遥,但山路崎岖蜿蜒,大多是羊肠小道,很多器械都不能虽大军同行,非但如此,到了陡峭之处,骑兵也不能行进,无奈之下,只好徒步向都梁山而去。

  大军行走了一天一夜,到了都梁山山麓之下,尉迟昭于是派遣斥候前去查探,过了大半个时辰,斥候来报,都梁山上并无一兵一卒。

  尉迟昭问道:“你可查看清楚了?不会是敌人的疑兵诱敌之计吧?”

  斥候道:“我们几个斥候山前山后都探查了一番,确实没有半个人影。”

  尉迟昭还在迟疑,鄢云上前说道:“适才我观察前方有人马活动留下的痕迹,定是都梁山上的官兵得知我大军到来,提前逃走了。再者说来,我大军有数万人马,就算上面还埋伏着一些人,难道还敌不过么?将军还在犹豫什么呢?”

  尉迟昭听鄢云这么一说,也觉得应该迅速上山,将士们连日来长途奔袭,应该到山上好好休整一番。于是立即命令全军上山,山下也吩咐人看守。

  第二日清晨,尉迟昭便急着要回扬州,向徐敬业邀功,只留下两千人马,由两个偏将率领,驻扎在都梁山。忠义营跟随着尉迟昭的大军,两日后回到了扬州匡复府。

  尉迟昭本想回到扬州,定然可以大肆庆贺一番。没想到匡复府中,徐敬业、魏思温等人却在吵闹不休,并未准备庆功宴。

  鄢云与玉虚道长作为这次攻打盱眙的有功之臣,也跟随尉迟昭进了匡复府。只听魏思温说道:“目前武氏幽禁睿宗皇帝,将中宗皇帝罢黜为庐陵王,唐室激愤,天下扼腕。我扬州义军既然打着匡复庐陵王的帝号的旗号,徐将军就应该亲自率领大军鼓行而进,直趋洛阳,天下义士得知将军志在勤王,必将云集响应,如此则天下指日可定!”

  匡复府右司马薛仲璋极力反对道:“不然,我们现在根基未稳,实力远不如李孝逸的三十万大军,一旦与李孝逸的大军狭路相逢,只怕没到洛阳,就已经被击败了。”

  薛仲璋的这番话,也正是徐敬业心中所担忧的,于是连忙问道:“那么依薛御史的看法,应该如何行军呢?”

  只听薛仲璋说道:“金陵乃六朝古都,帝王气象之所在,并且有长江天险,足可以固守。不如先夺取常、润二州,作为奠定霸业的基础。然后北向图取中原,进无不利,退有所归,才是最稳妥的策略。”

  魏思温闻言,愤然说道:“我坚决反对,所谓的金陵王气,乃是无稽之谈,六朝在金陵定都,却没有一个王朝不是短命王朝,王气何在?”薛仲璋哑口无言,不知所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