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二章 一统华夏我为尊-第2/3页





    李?对这一点也没反对,本来朝鲜对大明以及儒家文化就是向往的,现在大明皇家国学院要在朝鲜设立分支机构,他求之不得。

    随后,我又和李?商谈了一些关于贸易等方面的事情,让上海港务部门在朝鲜挑选一个合适的地方建设港口,开展双方的贸易,这对李?来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他美滋滋的走了。

    我见朱由榔不解我为和不把朝鲜并入版图,没等他问我就说:“己不所欲,勿施于人,朝鲜李氏王朝这么多年来对大明可说是忠心耿耿,百依百顺,那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向往,如果强加在他们身上,只会让他们反感,一个实际的疆域并不太重要,尤其是对朝鲜,实际的统治地位才是不可或缺的,现在李?已经答应我们去驻军,开港,传布汉语,相信过不了几十年,朝鲜王室不过是大明的一个异性王侯罢了,也是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朱由榔觉得弘光帝说的有道理,“皇上说的是,臣弟之所以提议并吞朝鲜,是希望以实际的统治力把朝鲜吞并,见效快,而皇上此举虽然见效慢,但却更稳妥,不会出差错。”

    我点点头,“御弟,朕这次叫你回来,是有件要事跟御弟商议。”说着,我把王铎前几次的奏章递给了朱由榔,“御弟先看看吧!”趁着朱由榔翻看奏章,我把王铎最新的奏章打开观看,发现还是老生常谈,迁都之事仍旧没有一个定论。

    朱由榔看过以往的奏章,心中思考了一会,“皇上,臣弟觉得双方说的都有道理,王铎等人赞成迁都北京,是为了国之正统,毕竟我大明除太祖皇帝外,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都是在北京,况且列祖列宗的陵寝以及太庙都在北京,再说北京的皇城也非常的完善,远非南京皇城可比;而江南官员,包括钱肃乐张煌言等认为以南京为国本也不是不对,当年仁宗高炽皇帝曾经下令翻修南京皇城,就有从北京迁都南京的打算,只因仁宗皇帝死的早,未能如愿罢了……!”

    我听了朱由榔的话有些不高兴,这分明是装老好人嘛!“这些朕都知道,朕是想问问御弟的看法,不知御弟认为迁都好呢?还是不迁都?”

    朱由榔看出弘光帝的不悦,沉吟一声,“臣弟认为……应该以南京为国都,理由有三,其一,皇上是在南京登基的,而后使大明中兴,因此南京可以说是皇上的兴龙之地,不可妄动龙脉;其二,国都定在北京,而北方物产缺少,每年还要从江南运送漕米丝绸等等物产,耗损太大,有那些支出,几年省下来就可以使南京城拓展一倍,皇上翻新皇城的花费都用不了,当年成祖迁都,是因为防止蒙古人和对江南的建文帝的余势忧心,现在这些外因已经都不存在了;其三,臣弟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南必定成为全国的经济繁荣中心,皇上几年来的布局也是如此,一旦迁都北京,会使人们认为朝廷动向有变,不利于朝廷的利益……!”

    我听着朱由榔的话一个劲的点头,看来朱由榔分析的很有道理,崇祯在没落的时候不也想过迁都南京嘛!再一个就是北京的所用之物大多从江南运送,这一点非常不好,浪费不说,万一有异常情况,很可能动摇国本,再一个就是朱由榔的眼光很远大,历史证明,南方的经济只会越来越强劲,看来朱由榔的头脑比我是精明多了。

    “御弟,你代朕拟个诏书吧!把这些理由都写上,朕不准备迁都北京了,至于南京的皇城,看看今年的岁入吧!要是充裕的话,明年开春再行翻新修缮。”我看看所在的乾清宫,这么雄伟华丽的紫禁城,看来以后没机会常住了,想到这我不由想到那些历史上南巡的皇帝们,看来兄弟我要反其道而行,来来北巡了。

    这一天的工作排的满满的,临近傍晚的时候又接见了叶赫部的头人,叶赫部是女真族的一支,聚集地是后世时候的吉林四平,据历史记载叶赫部被努尔哈赤击败灭族了,又听说后世时候的卖国老太太慈禧是叶赫部的后人。我把脑袋里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甩出去后,很认真的接待了叶赫部的人,对他们能帮助明军歼灭关外的满清八旗势力表示了感谢,最后提出建议让叶赫部南迁入关,我可不希望再冒出一个努尔哈赤来。我打发走这些人后,不由伸了一个懒腰,坐这么一天,后背都快直不起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