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令人头痛的问题-第2/3页





    “御弟之言甚是,朕知道这件事后有几点很是欣慰,首先是王铎没有表态,这很重要,其次是除了高狄高元照之外,其他的诸如李定国,李过,高一功,郭怀一等等将军也没有表态,可见在这个问题上,争执只是小范围的,远没有波及到社稷的稳定,这很难得啊!”

    “高狄那是关己则乱,有着切身的厉害关系,李定国等人身在局外,对皇上忠心耿耿,皇上所言的以军队促稳定他们深有体会,就是臣弟在军学院学习的那一年也明白了很多东西,臣弟相信,如果高狄不是和淑妃娘娘以及二皇子的亲戚关系,他也绝对不会作出如此的表态。”朱由榔对大明皇家军学院那一套非常赞赏,可以说从军学院出来的人,首先忠于的就是皇帝,其次是国家,说的夸张点,军队除了高狄这样出现个别的问题外,忠心的对象只有弘光帝一人,也就是说哪怕弘光帝真的不在了,他们也不会乱,更不会卷到拥戴哪个皇子的事情中,像弘光帝登基那时的镇将拥戴的事情已经是历史了,今后永远都不会出现。

    跟朱由榔一番交流,使我想的更多了,册立太子乃当务之急,可到底册立谁为太子,真的是个头疼的问题,难道让我学康熙,把继承人的名字放到金銮殿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吗?那恐怕只会更糟糕吧!

    高狄在南京接到弘光帝的圣旨,着实是又惊又喜,正如朱由榔所说的,只要弘光帝还在,他高狄对弘光帝的忠心无人可比,可一旦弘光帝不在了,那么砸锅分家也不稀奇,毕竟高狄和朱慈炯的关系在那摆着,让高狄换个效忠的对象,舍朱慈炯还有谁啊!

    跟随高狄一道领兵赶赴河南的高元照心里有些不得劲,他害怕弘光帝拿这次的事件整治参与其中的人,现在他算明白为什么李定国和金声桓等人不参合进来了,如坐针毡的滋味一点都不好受。

    高狄看出高元照的担心,拍胸脯保证弘光帝不会把他们俩怎么样,高狄对弘光帝自认比较了解,弘光帝也了解他,应该不会拿这次的事情责难他,再说二皇子朱慈炯本身就够聪明,在几个皇子中是很出色的一个,因此高狄已经想过坚定的支持朱慈炯,他见到弘光帝后一定要向弘光帝进言,册立朱慈炯为太子。

    一路无话,大军很快就到了河南归德府,让高狄没想到的是,弘光帝没有先召开军事会议,而是把他先单独叫了进去。

    金声桓和郭怀一互相看了看,金声桓叹了口气,小声的跟郭怀一说,“高狄先前劝我拥立二皇子的时候,我就知道事情不那么简单,看来高狄这步棋走错了。”

    郭怀一倒是不以为然,“话不能这么说,如果我是高狄,那我也只能那么做,难道让高狄拥立四皇子为太子不成?不过皇上这一回来,高狄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恐怕就不那么牢靠了。”

    高狄自然不知道背后的人言,他进来一看弘光帝正在看着地图,“臣高狄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高狄跪倒参礼。

    我抬起头看了看高狄,“平身吧!知道朕为什么要见你吗?”

    高狄点头称是,“微臣知道,皇上责罚高狄,高狄领罪,但微臣有一言,不能不讲。”高狄见弘光帝没言语,接着道:“皇上,微臣以为,国不可一日无君,早立太子对江山社稷来说是莫大的福音,淑妃娘娘之子,聪颖非常,当可立为太子……!”高狄今年已经二十多岁了,与以前半大小子那会相比成熟不少,当然,高狄之所以能“进化”的这么快,刑氏夫人功不可没,高狄会拥立朱慈炯,多少也有刑氏的意见。

    我听高狄给炯儿说了那么多好话,知道高狄在知道我回来后反而更是成了炯儿的坚定支持者,古代家天下的潜意识潜伏在这个时代的每个人心里,高狄这样为炯儿争取皇位也不能说不对,人之常情嘛!“朕知道了,会考虑爱卿的意见,桂王现在应该在和金将军等人商议军事,爱卿去看看吧!”看见高狄施礼告退出去了,我从椅子上站起来,“你觉得怎么样?”

    弘光帝问完,阴士勋从内间走了出来,阴士勋也是从南京来的,但比高狄等人早了两天,已经把所有的事情跟弘光帝讲述了一遍,所言比胡茂桢那是详细的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