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逍遥津后不逍遥-第2/3页





    阴士勋和路振飞这段时间也是焦头烂额,大把的银子大批的粮食从他们手中流出去却看不到显著成效,除淮安稍显安稳外其他受灾地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灾后重建根本无从下手,二人都感觉到满目疮痍的背后有股看不见的势力在操纵,虽然有怀疑的对象却也无能为力,而办事不利的官员和贪赃枉法的官员已经杀了七八个,非但没起作用反而让沿淮一路的官吏人人自危,众官吏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思办理公务,赈灾成效大大降低。

    阴士勋和路振飞正在府衙商议事情的时候听闻弘光帝驾到,二人吃惊的互相看看赶紧起身前去迎接,刚跪倒参礼就被弘光帝的近身侍卫绑缚于地。

    我冷着脸看着被捆绑在地的阴士勋和路振飞,“来人,先将这两个废才杖击五十,以消朕心头之恨。”

    “臣冤枉……臣何罪之有……啊……!”不容阴路二人辩解就被侍卫拖下去一顿胖揍,等再被提到弘光帝面前时二人脸色惨白已经无法站立。

    “知道你二人所犯何罪吗?”我看着二人的惨相怒火稍解,“冤枉?何罪之有?如果再不明白那就再打五十,直到你二人明白为止。”

    阴士勋疼的龇牙咧嘴,“皇上,臣赈灾不利确实该打,但臣有下情回禀。”阴士勋被打完了也想出了挨打的原因,弘光帝肯定是沿着受灾地区一路到达的淮安,淮安以外灾区的情形阴士勋也知道大概,这就不难猜出弘光帝为何责打他和路振飞了。

    “讲!”打过了气稍微消了,冷静下来的我也知道自己过于急躁,阴士勋和路振飞肯定不会不想把赈灾事宜办理好,而今却弄成如此局面内里必定有原因。

    阴士勋喘了几口粗气,“皇上,臣抵达淮安后时刻不忘皇上的嘱托,开粥场设医堂安置无家可归的灾民,臣敢担保每一粒粮食每一文钱都送到了百姓手中,前期的赈灾效果非常明显,待灾情稳定灾民情绪稳定后臣与路大人相商灾后重建事宜,事情就出在这个上面,臣把手里的银子粮食都撒出去了,原本以为一切会越来越好谁知道事与愿违,不但先前赢得的局面尽失,整个灾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不论臣投入多少银子粮食都如泥牛入海不见成效,内里原因臣近日才有所了解,臣怀疑淮安等地数十位富商连通一气控制物价操纵市场,臣投放到灾民手中的粮食大多没等下锅就被这些人高价买走,待臣手中无粮后他们再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如此几次,臣手中银粮枯竭再无能力与这些奸商抗衡,现今除淮安外每斗米费钱十余两,朝廷根本负担不起呀!”

    阴士勋的一番话让我吃惊,我也基本能了解阴士勋和路振飞的处境,金融商业这方面不是有权力有人马就能解决好的,商人自古以来就是最难对付的一个阶层,小则倒买倒卖大则左右国势深为统治者所忌!要不古代为什么每朝每代都有对商人都极力打压不准商人入仕的事情,可见这不是毫无理由定下的规矩。按照阴士勋所说,数十位富商让他束手无策可见富商集团的财力非常雄厚富可敌国呀!这确实让人头疼。

    阴士勋接着道:“臣也想过使用雷霆手段缉捕拘押那些奸商,可臣了解实际情况后便不敢采取行动了,这些富商少则家产十几万两多则家产上百万两,家中蓄养的家兵死士少则百余人多则上千人,一旦生变危害远不是流民暴动所能相比……!”

    我点点头,阴士勋的担心是对的,这些富商有钱有人,朝廷要是采取过激行动难保他们不抵抗,凭他们那数百万两的财富完全能招兵买马据地称雄。可又不能放任他们榨取财富大发国难财,如何解决还真难办。

    我叹了口气让侍卫把阴路二人搀扶起来,“朕错怪二位卿家了,但是二位卿家也不是全无过错,未能事先预计可能发生的事情未能洞察先机才酿成今日之局面,使朝廷陷入两难境地二位卿家之过也。”

    高狄在一旁闻听阴士勋之言不以为然,“皇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此奸商焉能留之荼毒百姓危害朝廷,末将愿领兵将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奸商一一灭族,就算他们再有势力也不会比左良玉父子以及刘良佐还厉害吧!望皇上恩准。“高狄打仗已经打出了瘾头,再说他自信即使这些奸商举家反抗也不是他的对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