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聚贤馆-第2/3页





    蔡文姬把碗筷递给小梅,顺手将桌子擦干净,朝李锐一嘟嘴:“你每次出去,为啥不带上我,一个人在家好孤单!”

    “我今天要去的地方是男人才能去的地方,你别瞎掺和!”

    “妓院?赌场?”

    “想哪去了,我今天要去聚贤馆,会会天下英雄,你还是在家待着吧!”李税耸耸肩,带着仆从,跨着大步走出府门。

    曹操将帝都迁往许昌的第二年,就三次下达求贤令,并在许昌东昌大街设立聚贤馆,聚贤馆其实算得上是个高级酒店,能吃能住,内设总统套间,是专门提供给名德高望的大鸿儒休息用的。

    聚贤馆有六层,每层都有每层的妙处,其中讨论军国大事、理政方针自然是在最顶层,出入顶层的都是政冶风云人物,要么是朝廷大官,要么是诸候幕僚,要么便是地方巨贾。

    聚贤馆有一大好处,无论哪一层,都不需要片子,哪怕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也可以和那些三公九卿一起讨论如何讨饭的问题,当然太无聊的人要是闯入高层,胡说八道,浪费大家时间,说不好要遭到喝斥,或直接被众人哄赶下楼。

    李锐领着仆从踏进聚贤馆,便闻见满厅的墨香,一楼陈列着当代名人的诗词字画,不少书生一边欣赏,一边交头接耳交换意见。

    沿着弯曲的楼道往上三十阶,二楼存放着大量古籍,其中有不少是蔡邕、郑玄等大儒的手抄本,李锐忍不住停下脚步,略略翻看,这些古藉有很多都是后代失传的,要是能偷运几本到现代,那可不得了。

    三楼是工匠厅,摆放着水车、渡船、马车等木制模型,还有冶铁、冶陶、冶币的各类工具和样本模子,李锐发现,在官渡之战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投石车的模型竟然也被摆放到这里,看来当时并不存在技术封锁这一说,整层楼反应三国最高科技水平。

    四楼是名人讲座的地方,设五处主讲区,每个讲区下面有上百坐枕,整层楼可供数百人同时交流,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最大的空中教室了,围绕讲区是一圏木制书架,积压许多音、律、艺、骑、射,渔等各方面书籍,李锐偶而拿下一本,无意翻看,都是线装,这里的书大部分是纸制,在当时纸制书还没普及,价格应该相当昂贵,说洛阳纸贵,并不夸张。

    五楼是诗人、墨客聚会的地方,据说曹植闲的时候经常和一帮闲散诗人混迹于此,这一层多是空镂结构,可以一览许昌城外的远景,飞鸟横渡,万山起伏,果然是纵情吟诵的好地方。

    再上三十级台阶,李锐登上聚贤馆最高层,这里也是日常最热闹的一层。

    “自官渡之战以后,天下局势日渐明朗,曹公能以弱克强,以寡敌众,非兵马之雄,粮草之丰,乃智力所极,无往不胜!”

    一名谋臣站在大厅的中央,口若悬河地分析当今天下的局势,周围稀稀落落坐着二三十人,有的洗耳恭听,有的独自酌饮,还有三三两两交头接耳,众人行为各异,表情丰富,但并不妨碍厅中央那位发表高论。

    “要论用兵嘛,曹公不弱,但要说天下局势日渐明朗,我不敢苟同,放眼天下,除袁家父子,如江东孙权、荆州刘表、川中刘璋、西凉马腾,个个都是英雄豪杰,兵微将寡者五六万居险而守,兵多将广者铺天盖地不亚于许昌,而我中原之地,四面受敌,左右难当,要论局势明朗,为时过早啊!”

    “子通,你为曹公谋臣,对局势何以如此悲观,想曹公杀吕布、破刘备、灭袁术、征刘绣,哪次不身处四战之地,冒失而行,还不是屡战屡胜,一统中原,如今河北之地,如襄中之物,岂能是刘表、孙权之辈能觊觎得了的。”

    那个号子通的人见被人相面点出身份,也不方便再讲,于是静言落座,保留真实意见,必竟这里是许都。

    “诸位可还记得刘备,此人虽不在列候之位,然其民心所向,志比天高,只要鱼龙得水,不可小觑!”

    “刘备逃离河北,如今土盾无形,有何可言!”一人站起来当即反对。

    李锐放眼看去,恨不得上去抽他两耳光,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上次被他当街狠揍的许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