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章 后事-第2/3页





    现在急待处理的两件大事,一是解决并州的叛乱,并州有壶关之险,骑兵出关,一日便可达邺城,对冀州的威胁不言而喻。二是袁绍病入膏肓,身在幽州的袁熙与青州的袁谭正在往回赶,如何向他们宣布继承人之事,不引起内乱,也算得上是头等大事。

    “大将军,袁公叫你速去黎阳,估计是要交待后事了!”次日审配急匆匆地赶到府中,他早已在门口准备马车和一应用品。

    “走!”身为袁绍的最疼爱的儿子,临终之前怎么能不在身边呢,李锐简单地收拾一下行李,便上了审配的马车。

    马车出了府门,直奔南城门,透过车窗看到,邺城居民的生活和战前并没有什么两样,主要是战争尚未到达河北,大家没有危机感。

    “主公,出城啊,我给你加队卫兵吧!”升任城防将军的牵招在城楼上向李锐打招呼。

    “不用了,你忙吧!”李锐这才发现车窗没有拉帘,于是用手划了一下。

    “自从颜良、文丑就义,张合叛逃之后,河北将领中,就只剩下高览将军,四庭柱只剩一根,何以支撑河北大局,以后打仗真是无将可用啊!”李锐想想河北的局面,脑仁疼。

    “如若麴义能够回心转意,公子可以给他一次机会!”审配想来想去,河北众武将中确实找不到能独挡一面的人才。

    “此人必杀之!”史书记载,麴义与袁绍同时举事,合伙经营,一起剿灭公孙瓒,其人骄横,后因功高盖主,企图拥兵自立,被袁绍亲手剿灭。

    这是其一,其二嘛,上次黄河渡口,撇下弓弩营乘船而去,不闻不问,此仇早晚要报。

    见李锐如此痛恨叛徒,审配点点头,这一点像极他父亲,袁绍最痛恨背叛之人。

    速行二日,车驾进入黎阳城。

    黎阳城袁公行营内,戒备森严,一是防止敌军刺客潜入,二是严密封锁消息,此时在整个河北,百姓只知道袁绍将大将军位传承于袁尚,并不知道袁绍病入膏肓。

    “长公子到!”“二公子到!”

    “咳咳!”袁绍被仆人扶起,朝吁盆内吐两口血,又干咳两声,这才缓过气来,他看着三个儿子齐刷刷地站在跟前,突然想起他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他第一次抱到婴儿的场景,那时的他们都是那么天真。

    如今儿子们都长大了,再也不需要任何的约束和教育,各有各的性格,追求也不同,最后,他把残余的目光定格在李锐身上,他才二十不到,就要承担河北大任,这个压力确实是太大。

    “父亲!”看着袁绍重疾咳血,三个儿子都有不忍。

    “拿来,念!”袁绍自然明白他们每个人的心思,为表事情的公允,他特意强撑半天,就是要当面宣读遗嘱,因为他想起曹操在官渡问过他的话,如果战败,曹操要选一个人主持河北大计,该选谁?

    曹孟德是在作梦,他选的儿子,不仅要守住河北,还要继承遗志,克复中原,一统天下,袁绍心里暗暗发誓。

    沮授扶着拐杖,用嘶哑而沉稳地声音念道:“汉室不幸,皇纲失统,吾自起兵以来,效忠朝廷,以兴汉为己任,惜官渡一战,受祸于汉贼曹操,此后一病难起,身心疲惫,恐时日无多,特立此嘱,吾决意将河北管辖权及大将军位让于幼子袁尚,希望他能继承吾志,统领河北之众,克复中原,复兴汉室,吾儿袁谭、袁熙当用心辅佐,共建丰功伟业,袁本初,建安五年四月拟”

    “父亲啊,父亲!”袁谭刚才还不觉得伤心,现在突然冲上去抱着袁绍大腿,整个哭成泪人。

    袁熙自然知道袁谭是在真的哭,他哭上天不公,乎略他的丰功伟绩,更哭袁绍不公,放着长子不用,把大位让给一个啥都不懂的毛头小子。

    一代枭雄袁绍,终于含笑而去,像一本封尘的老书,被丢进收藏柜里,无人问津。

    历史枯蒌了英雄,但抹不去他们的英雄事迹,时光夺去了生命,却留下永远的记忆。

    “啊!本初啊,我们竟没能再见最后一面”曹操听完关于河北的奏报,得知袁绍于昨夜过世,内心无限感慨,这位孩童时就随自己玩耍,又一起扶佐过何进,天下十三州,他们哥俩就占了七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