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盖勋盖元固



    次日一早,天色未明,昏昏沉沉。

    高诚入住中军大帐,三两火盆熊熊腾起。披着羊毛大衣,内罩甲胄,端坐上位。

    手中握着一卷孙子兵法谋攻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伐谋,不论是己军还是羌军,都用不到。李文候和北宫伯玉并非善智之人,而其中智者韩遂和边章又许久未曾见。

    由此想来定是其间不合,只是,想要使离间之计,也是丝毫无用啊。

    而对于羌军,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好的谋划。想要消灭羌军,关键就是那些骑兵。这近两月的战争,羌兵因纵骑攻城,现在估摸着还有五六万精骑。

    可这数量,依然比自己全部军队还要多。

    烦人!

    伐交不存在的,两家已经是血海深仇了。而且双方所图利益冲突,根本寻不到共同点。

    剩下的只有伐兵了。

    脑海中回忆了一下周边地形,也并未有利于己军作战的地方。大军营寨扎在略阳、陇县正中央,距离北面六盘山脚也是甚远。

    地形虽有坎坡,可更加有利于骑兵作战。

    这样一来,自己只能利用一些小计谋来削弱羌骑的战斗力了。

    陷马坑、铁蒺藜、拒马还有木排、壕沟。嗯,最后再来点辎重车,挡在壕沟前面。

    想一想,别说是五万骑兵了,再来个三五万都未必能冲破自己的军阵。

    可他娘的李文候和北宫伯玉是打半辈子的骑将,根本不会愣着脑袋冲击军阵啊。迂回绕后,截断粮道,纵马齐射……

    自己能想出一百种法子,活生生困死数万步军。

    高诚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而这时帐帘掀开,夏育和张任率先进账,其后跟着十几员大将。

    “嗯,都来了。好了,先与某说说军中物资储备?”

    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在守卫陇县的两月中,后期汉军就没吃过一口饱饭。箭矢耗尽,弓弩手不得不用些羌人射进来的箭矢,进入箭塔。

    “回禀君侯,吾等来之前已想到这种情况,故而粮草储备还算充足,能支撑三月。箭矢不多,仅有二十万支,四千材官顶多一人两袋箭。”

    张任上前一步,回声响应。

    闻言,高诚不禁皱起眉头,疑惑问道:“怎么回事,箭矢为何如此之少?冀城曾被攻破还能理解,可安定应当有不下五十万。”

    列中杨秋突然苦笑一声,出身拱手行礼言道:“回君侯,平定黄巾时,安定郡武库被抽调一空。这几月所用物资,多是由长安紧急送来的。”

    “唉~”高诚摇了下头,继续问道:“那甲胄、车马呢?”

    “甲胄一件都没有,军中壮勇所用还多是布甲。车马倒是不少,足有千余量!”

    “嗯,命令军中匠者,立即给所有车马四周加固木板,以备不时之需。”

    “诺!”

    “还有……”

    ———————————————————

    陇县郡守府内,李文候看着前面十几名汉兵,以及其中穿着官袍的文官,上前走去。

    “原来是盖使君,在下久闻公之大名!”

    “嚯,不成想勋之贱名,也入的李文候之耳,哈哈~”

    盖勋自嘲一句,仰天狂笑。

    “盖使君闻名凉州数千里,李某焉能不知。如今使君已陷入危局,何不为家中父老妻儿作思。若使君有意,李某愿携大军服从使君号令,东入中原!”

    李文候没有受盖勋前言影响,反而精心劝降盖勋。

    盖勋摇了下头,笑着说道:“勋虽不才,尚知华夷大防。李文候,陛下待汝等湟中义从胡不薄,使汝等远离荒蛮,得幸文明。尔等不思报恩,反恩将仇报,还有何面目存于世间。”

    “使君此言差矣,吾等出自西羌。去年大灾,牛马死伤无数,牧民难以存。尝试耕种者,受尽汉家贵人欺凌,怎地不见陛下施恩?”

    “如今李某应西羌数十万民之请,举兵伐暴,诛国之奸贼,清君侧。使君何不顺应凉州民心,天下人之心,与李某同志?”

    “哈哈,笑话!”盖勋听着李文华孱乱的大义之言,大笑一声,当即喝道:“家有家法,国有国法。纵是奸贼横行,自有忠臣之士持国法惩之。汝一胡夷,举兵叛乱,勋不屑与谋。今日固死,勋心甘情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