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择主之事,阴差阳错-第2/2页



  可以说《韩非子·备内篇》将君臣之间的关系剖析的淋漓尽致,将儒家的面皮直接就给血淋淋的撕下来了。

  在儒家看来,《韩非子》中所宣扬的东西绝对不能让帝王学得。

  一旦帝王学了这个,他对臣子还能有什么信任?君臣相疑、失和还如何做事情了?

  但事实上君王如果对一个臣子荣宠过甚,那么这个臣子的结局,怕也未见的会有多好。

  而一个君王完全的信任臣子,对其委以重任、毫不猜忌,使其肆意妄为,那么这个君王也未必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在这方面,吕布的看法便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说人家这东西没用,但也不能说这东西都是对的,用一个理智的态度,从中选取些自己需要的即可。

  所谓的“淡了无味,烈了伤喉”便是如此,干什么事、学什么东西都需要掌握一个度。

  ……

  听了司马徽的话后,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开口道:“先生所言确是如此,士元所举的三路诸侯,无论哪个都比新野的刘玄德要势大,辅佐刘玄德,亮便是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

  司马徽皱眉道:“既然孔明心中明白,为何还要执意如此?”

  诸葛亮不紧不慢的摇着羽扇说到:“吕布、曹操、孙坚三人麾下俱是文武兼备,此时亮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前去投效,怕是难有建树。常言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锦上添花的事情,亮是不屑去做的,唯有雪中送炭,方能向世人展示亮的才能!”

  “况且刘玄德的境况算不上是太糟,他麾下精兵良将皆备,唯独缺少谋士,若是亮于此时投效,助刘玄德成事,他必会拜亮为军师,调度三军,如此方合亮的心意!”诸葛亮自信满满的说到。

  望着侃侃而谈的诸葛亮,庞统的嘴角隐晦的露出了一抹促狭的笑意。

  知道诸葛亮真实想法的庞统在心中暗道:“孔明啊孔明,你当真是下了好大的一盘棋啊!此计若成,你自会名满天下;但此事若败,你亦会随之身败名裂。如此魄力,在下自愧不如!”

  庞统是知道诸葛亮的真实想法的,早在几个月前,诸葛亮便已将他的打算告诉了这位同窗好友,并要求好友为自己保密,不得告知任何一人。

  对事情的认知,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眼睛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的,路遥知马力,日久方才见人心。

  卧龙究竟选择了怎样的一条道路,时间会告诉世人一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