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搞钱(上)-第2/4页





    反正在这个年代贩毒,完全可以撑一把合法的保护伞。比如说甲基安非他命(冰毒),一度就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提高工作能力和抗疲劳的好药。二战中,小胡子元首就用过这玩意当兴奋剂使,飞行员和卡车司机也用这东西提神。

    这还是二十世纪40年代,在甲基安非他命刚刚被发明出的二十世纪初期,对于他的危害,恐怕根本是没有任何认知的。在此种情况下,一战的参战双方恐怕都乐于见到有一种能够让士兵们精神奋发、充满斗志的好药。

    安布雷拉公司做的正是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因为同亨利.欧根的种种不愉快和扯皮让这个厂子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但是跟该厂的另外两样真正能够救人的药品(链霉素,卡介苗)相比,甲基安非他命的生产工艺和成本简直不值得一提。

    生产甲基安非他命的技术要求几乎可以说没有,只要稍微有点化学知识,只要有块场地,只要有充足的原材料,谁都能制造(看过《致命毒师》的同志们一定有印象)。

    对于后世的毒贩子们来说,真正困扰他们的问题是原料和隐蔽的场所,而对于这个年代的安布雷拉来说,这都不是问题。若不是要规范生产工艺,对生产技师必须要进行相关的培训以及申请相关专利需要时间。某仙人的贩毒大业早就开张了,实际上他连客户都找好了,德国人就是第一个用户。

    “阿基莫维奇先生,甲基安非他命的效果怎么样?”李晓峰笑眯眯地问道。

    一个月之前,某仙人为了表达对俄德两国签订布列斯特合约。对两国恢复正常关系的喜悦,很慷慨的赠送了一批甲基安非他命给德国人试用。而现在,一个月过去了,结果应该出来了,也是时候正式开展这项业务了。

    阿基莫维奇匆匆地被某人叫来,原本以为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谁想到。某人竟然只是追问一种毫不起眼的小药丸的问题。这让他有些生气。

    “还可以。”阿基莫维奇很冷淡地回答道。

    李晓峰挑了挑眉头,故作惊讶的问道:“只是还可以吗?”

    对于某人的夸张的表情,阿基莫维奇十分的不顺眼,可是他又不敢炸刺,只能闷声闷气地回答道:“对于英勇善战的我国士兵来说,不需要药物的辅助。也能打赢这场战争!”

    李晓峰默默地点点头,不动声色的继续问道:“也就是说,贵国不需要甲基安非他命?”

    阿基莫维奇很自豪地点点头,很自信地说道:“那是自然的!”

    李晓峰脸上的表情似乎有些纠结,他像是自言自语的喃喃道:“这下可糟糕了,已经生产出的甲基安非他命恐怕是……”

    别看阿基莫维奇嘴上说得那么自信那么断然,实际上他心里却是很重视甲基安非他命的。没错。德国的士兵战斗素质确实不错,但是经过近四年的鏖战,要说他们斗志依然旺盛,那根本就是扯淡。实际上厌战情绪已经在交战各国军队中弥散了(不包括美国人和日本人)。

    在德国军队中,尤其是在一线战壕中的德军当中,悲观情绪、厌战情绪不断的在削弱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虽说普鲁士的传统让德军的意志力稍微比同时期的英法联军高那么一点儿,不过也高得有限。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的水平。

    这个时候如果有一种办法能够显著的提高部队的士气和精神面貌,而且具有普遍推广的可能,德国政府会毫不犹豫地痛快买单。实际上阿基莫维奇知道,甲基安非他命在一线部队的试用是非常成功的,让部队的抗疲劳能力以及精神面貌显著提高。部队是强烈的要求赶紧多弄一点满足当前的迫切需求。

    搞清楚了这些,大家伙就能明白,为什么阿基莫维奇适才会装作无动于衷了。原因自然是他也知道某仙人很不好打交道。那个家伙软硬不吃,而且实力强大,跟他做买卖得多留心眼,赞美甲基安非他命的效果。那不是等于把刀交给对方,让对方随便放血吗?

    这样的蠢事阿基莫维奇肯定是不干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贬低甲基安非他命的药效,让对方以为它对德国军队是可有可无的,这才好砍价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