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章:香港购物-第2/2页





    吃过晚饭后,李婉说还要跟孟茹回去家里试试那一大堆的化妆,让林强自己开车回会所,孟茹晚上会开车送她回家的。

    林强也老实不客气,自己先开车回到了会所,他要静下心来,根据张伟全的意思尽快拿出一个关于华侨农场改制的具体方案来。

    华侨农场光是占地就有一千八百多亩,真要作详细的资产评估会非常复杂,张伟全的意思也是绕过评估这一环节,只要能切实解决好农场原有职工的安置问题,其他的问题就好办多了。

    华侨农场是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国有企业,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相当复杂,最简单直接的处理方法就是用货币买断工龄。

    不过,现在用买断工龄的方式跟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已经是违法行为,许多地方便不再提买为工龄,而是改为叫转换国有职工身份,让职人工按一定的标准领取转换身份补偿金、安置费等,本质其实也是一样的。

    林强对其中的法律法规并不了解,即使上查了半天资料,也还是一知半解,便通过msn向孙丹请教。

    孙丹离开阳州回到北京之后,一直都有跟他电话联系,或者上聊天,但两人都心照不宣的不在电话或络里聊及感情话题。听完林强的介绍,孙丹向他详细解释了相关的政策,并向他提供了几种解决方案,让他结合华侨农场的实际情况和市里的意见,进行选择。

    有了孙丹这种专业人士的参考意见,林强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做了一份关于华侨农场改制的具体方案来,并当面向张伟全汇报,把方案交给了他。

    张伟全再次为林强考虑问题的周全而欣赏不已,在方案里,林强提出来的具体措施不但很好的规避了法律法规上的风险,还很具实际操作性。有了这份具体的方案,张伟全就可以把华侨农场改制的事拿到政府工作会议上正式讨论了。

    早餐店正式开张试营业之后,用“一元试食”做了三天的试业促销,一下子就吸引了大批的食客,加上曹卫东和周记优两个装修队里的乡下工人都过来捧场,“高桥竹箕粉”很快就在附近打开了名堂,三天的试业促销活动结束之后,食客的回头率非常的高,加上附近就是公交总站和小学,许多上班族和学生家长都会来光顾,在早上七点到八点是客流高峰期,食客多得要排队拿号等待,所幸龙强专门从乡下请回来的两个蒸粉师傅动作迅速,食客们排队等候的时间不用很久,只是小店面积不大,连门前的空地都利用上,也只能摆放十张桌子,许多客人只能用一次性饭盒来打包。

    龙强真的没想到这里的售价比乡下小镇那里贵了一倍,且出粉速度提高了好几倍,依然供不应求,好在林强有先见之明,坚持小店的主打就是竹箕蒸粉,再配以可以事先熬制好的粥,要是再加上那些即点即做的种,就算是再增加一倍的人手都应付不过来。

    小店刚开张,生意就如此红火,也大大出乎了李婉的意料,她已经找人帮忙办理相关牌照手续,还按林强的要求,让韩海川为商标注册作准备,并进行著作权备案申请。

    林强这几天都早早就起床,来到早餐店作仔细的观察记录,每天营业结束之后,还亲自统计营业情况,掌握了详尽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开始正式考虑在阳州开连锁早餐店的策划。

    ********************************

    《儒商》首发易云阅读,正在线写作,请支持正版。欢迎加入友qq群:28439577。

    ,精彩!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儒商》,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