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四章 元首回京-第2/3页



李存真还没说话,便从众人当中走出几个老叟来,恭恭敬敬跪下说道:“元首天降,阵斩奴酋。这是辽事以来第一大胜。四十多年了,建奴横行中华大地,带来多少苦难。如今苍天有眼,赐下国公,真乃是大明之福,天下幸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自是从元首这里开始。我们升斗小民,不胜感激,只恨言语之贫乏竟然不能表露我等内心感激之万一。”

说罢,端过一个盘子来,上面有杯子又有酒壶,老人家倒了一杯酒,送到李存真面前说道:“我等五个人在这南京城内算是最年长的,小老儿今年九十七岁,是五个人当中最为年轻的,也是口齿最为清楚的一个。大家伙推举我们五个来,就是想要表达一份心意。还请元首喝上一杯家乡酒,这是家乡父老感念元首的一片心。”

李存真接过酒杯说道:“既然是家乡酒,怎么能让我一个人喝呢?我看有几位老人家,来来来,还请和我一起饮了此酒。举杯共饮,与民同福。”

说罢,李存真要来酒杯,倒了五杯酒,分给了面前的五个老叟。众人共同举杯,满饮此酒。

众人再次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俄而,一个白发老者上前一步行礼后说道:“我曾听人说元首诗歌乃是天下一绝,北上抗清歌更是让人叹为观止,那一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尽显大丈夫气概。”

“不敢,不敢!”李存真谦虚说道。其实,那首诗根本就是日本的西乡隆盛所做,他不过是借用而已,说谦虚其实也是过了。

那老者说道:“如今,元首在坐天山摆下六花阵,一仗大破清军二十万人,斩杀奴酋,天下罕有啊!这比赤壁、淝水也不为过啊!”

李存真听罢黯然说道:“虽然赢了,可是我的兄弟和战友都牺牲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元首天纵奇才,这其中的道理自然明白。”老者说道,“坐天山下如此大胜,元首又文采斐然,我几个斗胆,请元首留下诗作,以为纪念。”

李存真心里暗骂:你这是逼我!曹植赋诗还用七步,我这怎么可能说来就来?

但是,李存真看着几位老者,却又不好意思说不。心中自忖:难不成是哪个豪强缙绅让你们来为难我的?

其实,李存真想多了,几位老者早就已经把李存真当成是千古奇才了。

他们认为,大败满清不在话下,何况作诗?汉刘邦不过是泗水亭长,尚且有大风歌传世;太祖爷本是乞丐流民,尚且有“山河掩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的名作传世。

李存真天纵奇才,他日登基为帝顺理成章,得国之正如同汉高帝明太祖,功成名就的时候,岂能没有佳作传世?于是,几个老人一商量,择日不如撞日,便是今天当场请元首赋诗一首,也好成全了与高帝太祖比肩的美名。几个老人也正好可以成为这佳作出世的故事人物一起载入史册,兴许可以叫做“南京五叟”。所以,今天才在众人面前斗胆请诗。

李存真可不这么想,他认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我要是赋诗不出,岂不让人笑话?特别是江南那些所谓的文人骚客,更是不会把我放在眼里。他们可是和缙绅豪强富商瓜葛甚多啊。我本是海盗出身,东林祸水更是看我不起。我明明让钱谦益立刻出榜告知科举结果,好以此笼络人心。那些缙绅知道自己的子弟中了大明的进士,在关键时刻,兴许还能给一些支持。可是钱谦益却偏偏要等前方战役的结果。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要两边下注吗?哼!东林败类,非得给你们来个大清洗不能让大明重见光明。

你们这几个老不死的,你们知道吗?缙绅没有给我任何支持,如今又来这一出,你们是何道理?

李存真心中冷笑,暗自把钱谦益和缙绅的祖宗八代尽皆毁骂,可是表面上却仍然呈现一副笑脸,和颜悦色,平易近人。

“好,好,好!”李存真满口答应,自问必须要有一首大气磅礴的诗歌方才能镇得住场面,这也是积累声望最好的时候。可是他不会写诗,搜肠刮肚,耗时良久……

几个老人看李存真半天不说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难掩心中忐忑,全都惴惴不安起来。按理说,元首虽然出身海盗,可据说他也是个读书人。作为读书人,坐天山大胜怎么都会赋诗一首以纪念,如今只需把大胜时的诗作背诵出来就好,怎地如此艰难?难不成真是现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