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 做海产品业务的难处-第2/2页



    虽然同样是做物流的,但是齐年对于冷链物流完全是外行。所以他特地去请教过做冷链的同行。

    冷链同行一开口就问齐年有多少量。一听齐年报出来的数字就摇头:“量太少了。又不是价格高的进口货。你这样做一单亏一单。”

    这又陷入恶性循环了。

    量少不赚钱,不赚钱就没人做,没人做就量少。

    这个事情难是难,但事在人为。齐年这个人存在的意义,不就是把不能为、不可为的事情变得能为、可为嘛。

    齐年还是拿出做快递的思路来,先铺路,然后再去找在路上跑的车。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嘛。

    快递这个行业有两个特性:一是天然的快递网和人际关系网;二是工作辛苦。

    两个特性结合起来产生的结果,就是同行之间容易产生共情。说白了就是容易自来熟。老板之间如是,快递员之间如是。

    所以通过老板群、快递员群,齐年很快就找到一些海产品的客户。

    当然,客户都很小。

    客户小不怕,客户小就不会有那么多过份的要求,就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把客户敲定了几家之后,齐年又找到做冷链的同行,死皮赖脸地谈了一个用于试单的友情价。

    寸岛以外的资源齐年都已经对接好了,寸岛以内的资源对接就交给了陶思娅。

    陶思娅说是不感兴趣,但是事情既然已经交给她了,她也带着职业精神接下来了,积极地去和做海产品的村民们对接。

    等田双双把灞上分拣点的装修工程做完之后,田双双回到寸岛上接替陶思娅来整合寸岛上的海产品捕捞、收购的资源。陶思娅转而做营销。

    这个业务原本就是要交给田双双做的。一方面田双双对这个业务更有热情,另一方面按照齐年的设想海产品业务刚开始可以找小b商户试点,但最终的客户是c端,是要往线上线下发展的。

    无论将海产品放在便利店中卖,还是放到网上卖,田双双做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在齐年还在整合b端客户和冷链的时候,田双双已经把业务的链路图都画出来了。分别针对b端、小b、线上c端、线下c端选取什么产品、通过什么物流、进行怎样的营销等等拿出了一个初步方案和线路图。

    田双双和陶思娅都认同齐年的思路。先从小b和便利店做起,这样推进的效率会比较高,小b和便利店更有利于与客户直接交流。可以实时进行消费者行为调查。为以后扩大业务积累原始消费数据。

    这个新业务就这样启动了。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但无论开始有多伟大,并不一定就会结果梦想的果实。

    海鲜产品业务第一单就出了问题,而且还是个大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