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这里不是肖申克”-第2/3页



唱了一遍《花房姑娘》,向北的思路反而愈加清晰了,从四年前的骆河村之行开始,往事在他的脑子里又过了一遍。

这几年,这样的生活几乎成了他每天的常态,他好像一个强迫症患者,明知这件事是一个悲剧,却还要每天去想,而且忍不住去想。向北越来越觉得,心房里住着魔鬼。这是魔鬼在故意折磨他!

向北安静下来,他要进入到一天一度的强迫症状态:

骆景晨与许昌林不和的背后,是利益驱使。骆景晨代表的是自己及部分村民的利益,他们的目的很简单,抓住机遇多要钱,给女儿买房。至于许昌林,也许是为了自己的乌纱帽,也许只是想圆满完成任务,当然,他也许只是一个任劳任怨、大公无私的人。两人都已经见了马克思,这一点已经无从考证。

不管什么原因,后来矛盾出现了、发生了,以至于因为种种不合,双方斗得死去活来:一个要阻止项目推进,一个想让项目顺利进行。

向北甚至怀疑,在自己介入骆河村纵火案之前,骆景晨和许昌林是不是早已经斗了几个回合。而自己的加入,成为被一方利用的棋子,改变了格局。当然,有了向北的加入,这场宫斗戏的确更精彩了,但是牺牲也是巨大的。

骆景晨通过媒体的力量,引导舆论方向,给许昌林施压,给官方施压,最终导致了许昌林的死。最重要的是,一笔客观的赔偿金如愿拿到,这应该就是骆景晨的终极目标。

可是,向北的加入不仅让骆景晨多了打倒许昌林的砝码,也不仅是让这场戏更精彩,随着采访的深入,向北发现了骆河村纵火案和征地项目中不为人知的疑点,他开始着手调查这些疑点。这显然出乎骆景晨的预料,也超出了他的掌控范围,于是,在每次破冰的关键时刻,骆景晨不得不求助“场外观众”,给自己增援。

正是因为骆景晨以及背后力量一次次地设置陷阱,搞得向北措手不及,最终锒铛入狱。

也就是说,从骆河村纵火案开始,整件事就是一场阴谋!

真的是太可怕了,骆河村这样一个小小的征地项目,竟然牵扯到如此多的钩心斗角,甚至几个普通人就能将媒体、记者玩弄于股掌之中。向北想到这些,心中不免生出阵阵寒意。

将这些问题捋清楚,向北觉得通透了不少。虽然只是揭开了面纱一角,那比一团乱麻好得多。后面怎么做?怎么查幕后黑手?他的计划越来越清晰。

不过,第二天的一个意外消息,又一次打乱向北的思路,让他无心去想这些。

这个意外消息就是李维真的死。

第二天早上,向北收到一份快递。这快递来自河东市第一监狱,寄件人宋清正。

宋清正?这不是河东市第一监狱的监狱长吗?向北有些诧异,他怎么会给自己写信?

向北好奇地打开包裹,里面是一本书和两封信。书的封面很熟悉,《食指的诗》,书页虽然泛黄,但保存却很用心。

看到这本书,向北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这不是自己出狱时送给李维真的吗,怎么又寄了回来?难道……不祥的预感愈加强烈。

两封信中,一封来自宋清正,一封来自李维真。向北忐忑地打开宋清正的信:

向北,如果我没猜错,你看到这个包裹时可能

会感到意外。没想到吧,我还记着你小子。我听罗雨辰谈起过你,知道你现在生活稳定我就放心了。其实这些东西是李维真让我邮寄给你的。寄送前,监狱已经按照规定检查过。

没错,你的担心在这封信里都会被证实:李维真自杀了,虽然监狱全力抢救,但还是未能将他救回来。这是他生前留下的一封信,抱歉,他的信我已经看过了,这是监狱的规定。

他信中提到自己已经了无牵挂,亲人没了,村子也回不去了,唯一的挂念就是一家团圆。他说在监狱里生活了十几年,没有什么朋友,能够交心的人只有你。所以,他给你写了这封信,就当是最后一次跟你谈心……

我知道在河东市第一监狱里,你跟李维真关系最近。而且,在你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候,他也给过你很多帮助,希望李维真的死不会让你心生暗淡。你要坚信一点,当自己走出监狱大门时,你已经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人生,继续努力吧,越努力越幸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