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两个人的学术大讨论-第2/3页





    “师父,虽然我不太理解你所说的,但是我都记住了。我还小,我以后慢慢领悟,请师父赎罪。”罗方伊开着玩笑,忽而一脸愁容,“都说学以致用,但是怎么打通学和用,恐怕得需要几年慢慢打磨吧。哎,怎么办呢,也许我并不适合干这一行。”

    “还没开始就认输了?这可不像是你罗方伊能干出来的。其实,如果你有定力,可能三五个月就能领悟,如果你没有定力,或者思想不够纯粹,可能三年五年都未必做到,甚至几十年后还会犯错误。”向北说道,“就拿骆河村的事件来说,出于情感,媒体往往会更加同情农民,包括网民也是这样,每次有类似的事件,大家都是倾向于支持弱势。”

    “哎,那些农民还真是可怜,为了守住自家的地,命都不要了!”罗方伊也是这种感受。

    “农民太依赖土地了,所以他们对土地的感情是最深的,这种感情甚至可以量化为每一捧土、每一棵草,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理解。但是,我们情感上可以偏向,稿子必须客观,事实是怎样就怎样写,这是我们的底线!但是具体到采编发环节,如何把握、拿捏,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就很难把控了,甚至可能超出记者本身的能力范围。”

    “通过这次的采访,我才发现,记者这一行真不好干。师父,我感觉这次的报道挺难的,我怕我帮不上你什么忙……”

    “不要给自己加压,你很聪明,学东西很快。其实,有些东西很好学,有些东西却是学不到的,比如,我们到底是为什么干这一行。这话说起来简单,为了理想,为了正义,但是一旦各种各样的利益和诱惑摆在你面前时,可能就没那么容易了,毕竟我们不是圣人,都要食人间烟火。”

    “嗯,知道,师父。呃……还有一件事……”

    “怎么了?吞吞吐吐的。”

    “改天给你介绍我家人认识一下……”

    家人?干嘛介绍给我?我又不需要相亲。向北觉得可笑,难不成你罗方伊也喝多了,“好,没问题。”

    “他也许对这次采访有帮助。”可能是觉得不能帮到向北,心里有些愧疚,但是罗方伊又不知该不该说这些。

    夜越深,风越冷,即便是有白酒暖身,寒风依然透过厚厚的衣服,袭来阵阵寒意。向北看到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罗方伊打着哆嗦,裹紧衣服。

    “回去休息吧。对了,明天可能还有新的采访,等我消息。”

    “侠女记者。”

    两人起身离开,却被人叫住。

    声音有些熟悉,对,是那个小胖子。

    “胖冬,你咋出来了?”

    “出来吹吹风,醒醒酒,嘿嘿。”胖冬还是一副笑嘻嘻的模样,只是白酒让他胖嘟嘟的小脸蛋愈发通红,“向大哥,你好。”

    “你好,潘冬,怎么样,没喝多吧。”

    “这点酒,没啥,您叫我胖冬就行。方伊,给。”

    “啥?”

    “巧克力。”

    “不吃,怕胖。”

    “吃一颗没事的。向哥,你也吃一颗,”胖冬将两颗巧克力塞到两人手中,又从羽绒服兜里摸出一颗,填进嘴里,“我最爱吃巧克力了,吃了它就能睡个好觉了,哈哈。”

    “怪不得你那么胖呢。”罗方伊撇嘴。

    “胖冬,这两天拍到什么有意思的画面了吗,稿子都发了吗?”向北聊到骆河村事件上,他需要了解同行的情况。

    “别提了,向哥。你也知道,电视报道最重要的就是画面,骆河村这事儿哪有什么可拍的,我今天白天在村里转悠一天,拍的净是街道、村民、广场、农田这样的空镜头。倒是也采访到了几个村民,拍到了村民聚集的画面,可是你也明白,这种画面怎么可能上新闻呢。哎,昨天发了一条简讯,今天是一条口播,我看明天啥都发不了了。”

    “没办法,电视报道要求多,文字报道还好,我们可以在成稿过程中进行处理。”向北安慰道,“不要气馁,也许明天能拍到更好的素材。好好做,中国新闻奖在向你招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