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茅山-第2/3页





    胡言瘪了瘪嘴道:“咱家紫菱本来就生的漂亮,性格又乖巧,哪像你这个凶丫头,一天凶巴巴的,点都不讨人喜欢。”

    “你……”金宁儿一听这话,顿时不高兴了,吱牙咧嘴的看着胡言,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一般。

    胡言就喜欢看金宁儿生气的模样,好像只要让她生气,自己就能得到极大的满足一般。像金宁儿这样爱耍大小姐脾气的女孩,就不该惯着。

    “小哥哥,你别这么说宁儿姐,宁儿姐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平时也就嘴巴凶一点,其实她很关心你的。昨晚你被人偷袭,她比我还紧张你的安危呢。”紫菱拉了拉胡言,示意胡言哄一哄正在气头上的金宁儿。

    金宁儿听得紫菱这么说,翘着嘴,冷哼一声道:“谁关心他了,哼,本姑娘才不会关心他这个大笨蛋浑小子呢!”说着跺了跺脚,一溜烟似的跑开了。

    胡言笑着耸耸肩,一摊手道:“我就说嘛,这凶丫头会关心我才怪。”虽是这么说,但胡言的目光却不由自主的投向了不远处的金宁儿……

    “胡兄弟,赶紧收拾一下吃饭吧,我们吃过早饭之后就该上路了。”

    &n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bsp;“知道了,庄大哥……”

    吃过早饭,众人收拾停当,再次踏上前往茅山的路途。

    有了贲虎的前车之鉴,众人这次并没有按照原定的路线朝大路而行,而是选择偏僻小路绕路而行。虽然这样会让众人多绕一些路,但却安全不少,至少不会被人跟踪暗算。

    众人出丰都,过恩施,经武汉,一路向东,走走歇歇,直到第十日,方才到达茅山境内。

    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胜景,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气候宜人,山上奇岩怪石林立密集,大小溶洞深幽迂回,灵泉圣池星罗棋布,曲涧溪流纵横交织,绿树蔽山,青竹繁茂,物华天宝。

    茅山主峰大茅峰似绿色苍龙之首,也是茅山的最高峰,相传汉元帝初元五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来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师,后齐梁隐士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创立了道教茅山派茅山道教源远流长,相传早在距今五千多年前,就有高辛氏时代人展上公修炼于句曲山伏龙地。先秦时,有燕国人郭四朝修炼于玉晨观。秦时,李明真人修炼于古炼丹院。东晋时期,茅山人葛洪在茅山抱朴峰修炼,并著书立说。东晋兴宁二年,杨羲、许谧制作了《上清大洞真经》,在茅山创立了别具江南特色的教派--茅山上清派。南朝齐梁著名道士陶弘景隐居茅山四十余年,为茅山上清派的主要传承者。 茅山道教无论是在道教史上还是整个修真界都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曾赢得了“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美誉。

    唐宋年代茅山道教达到了鼎盛时期,前山后岭,峰巅峪间,宫、观、殿、宇等各种大小道教建筑多达三百余座、五千余间,道士数千人,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之说。

    而今天下大乱,战乱不断。茅山道教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小的道院多有损毁,况且现在茅山派又受人诟病,被修真界各派孤立。整个茅山道教竟显出一丝萧条之色。

    “想以前我茅山道教是何等的风光,没想到受一场凶案的牵连竟沦落得如此萧条。”庄白看着那茅山之上被损毁的小道院,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一切都归咎于这一场突如其来矛头直指茅山派的凶案。如果这一切并没有发生,或许茅山派也不至于沦落至此,依然是和龙虎山、合皂山其名的修真大派。也不至于任人欺凌。

    胡言见庄白一脸沧然,不由得有些心疼,于是上前安慰道:“庄大哥,事已至此,我们便更应该查明事情的真相,好还茅山派一个公道。是非曲直,我相信自有公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