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解决方案-第2/3页





    “或许可以常温超导体来实现。”马院士说了一个方法。

    “没有错,我和马院士的想法一样那就是通过常温超导体来实现人造磁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场,配合抗辐射材料,来减少宇宙射线和高能粒子。”

    思路一打开,所有人的活络起来,纷纷各抒己见,将方案完善起来。

    所以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了方向总是有办法可以解决的。

    更何况银河科技的材料学,也让很多技术的实现难度大大减小,毕竟有时候不是技术不行,而是材料和技术对不上。

    就像想现在的核聚变发电一样,银河科技已经解决了常温超导体的问题,只有接下来有人可以解决抗中子照射问题,那么核聚变发电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讨论好了电子元器件的抗辐射问题,接下来就是燃料和氧化剂的爆炸问题。

    如果电子元器件的故障问题,航天器还可能修复或者半死不活的拖着,那么燃料和氧化剂爆炸引发的故障,绝对是九死一生来形容。

    特别是在航天还在大气层阶段,航天器90%的质量都是燃料和氧化剂,想想就知道其中的可怕。

    就像土星五号一样,整个运载火箭重量才3000吨略出,其中的燃料和氧化剂重量就达到了2900吨。

    这可不是2900吨水,而是2900液氧、煤油和液氢,一点点火星或者静电,就可以将整个运载火箭炸到粉身碎骨。

    “这个是我们银河科技研发的氢气固化剂,可以在常温常压状态下将氢气变成一种亚金属氢。”黄豪杰将一份亚金属氢的资料发给所有人。

    王光海看到这个名字,不由自主的问道:“亚金属氢?和金属氢是什么关系?”

    “这样说吧!亚金属氢和金属氢在密度上面相差无几,但是却没有金属氢的超导特性和爆炸特性,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物质,除非温度超过372摄氏度,不然亚金属氢不会燃烧和爆炸。”李想解释道。

    马院士也跟着说道:

    “我们在实验飞船上面测试过,这种亚金属氢非常稳定,只需要保证温度不超过372摄氏度,就没有问题,当然我们设计的储存瓶是可以保证内部温度不会超过100摄氏度的。”

    “既然非常稳定,如何燃烧?”王光海非常疑惑。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

    ;马院士笑着回道:“燃烧的并不是亚金属氢,而且氢气,在特定条件的刺激下,亚金属氢会迅速释放出氢气。”

    “原来如此,也就是说不使用的时候就是亚金属氢状态,使用的时候就是氢气状态。”王光海恍然大悟。

    “你们这个技术非常厉害,就算是没有质量投射器,你们在运载火箭上面也是大有可为。”飞船专家赞叹不已。

    “是啊!没想到黄先生你们还藏这一手。”李仲庭也感叹银河科技的技术储备非常雄厚。

    把需要低温高压储备的液氢,改成可以常温常压储备的亚金属氢,这给运载火箭或者宇宙飞船的设计减少了很多难度。

    毕竟要维持低温高压的液氢,一旦出问题那就是灾难性的,弄不好整个航天器可能被炸成渣。

    “如果采用亚金属氢来替代液氢,不仅仅更加安全可控,更重要的密度,亚金属氢的密度是液氢的7倍,这意味着之前储存1吨液氢的容器,现在可以储存7吨。”马院士继续说道。

    王光海和李仲庭等人也盘算起来,一般来说氢氧发动机的燃料和氧化剂,也就是液氢和液氧的比重是1:8。

    为什么是1:8,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氢氧燃烧之后的产物是水,也就是H2O,根据氢原子的原子质量约为1,氧原子的原子质量约为16,就可以计算出液氢和液氧的比重是1:8。

    但是液氢和液氧的密度比,却天差地别,液氢的密度是70.8千克每立方米,而液氧的密度是1141千克每立方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