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潜伏-第2/4页



    在与奚充国告辞,勒军向西北行进途中,左右无人时,任弘才对赵汉儿嗟叹了吴宗年的用心良苦。

    “当年中行告诉军臣单于,匈奴的人口总数,抵不上汉之一郡,之所以能强大到令汉畏惧俯首纳贡,就在于匈奴习俗衣食与汉不同,无仰于汉也。如今若匈奴改变原有风俗,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于汉矣。”

    “中行提议,把从汉朝得到的缯絮做成衣裤,穿上在杂草棘丛中骑马奔驰,让其破裂损坏,以此显示不如旃衣皮袄坚固。把从米粟等物丢弃,以显示不如酪汁方便味美。”

    游牧之所以能以少敌多,很大程度上是其军事化的风俗所导致,每个牧民都是然的骑兵。

    若是过度依赖农耕经济,却又不能彻底完成政治上的转变,学会种地对游牧者来,实是有害无益。

    “那是远谋,至于眼下,匈奴为了筹备大军西征乌孙,不但在车师屯田,各部还在右地种谷,山以北气候比大漠绿洲湿润,但适合耕作的地方也不多。而谷物又需要地方储存,如此一来,匈奴如同被绑住了脚,迁徙的范围将大大缩,跑的时候,还只能将粮食烧了,要不便得留给汉军。”

    任弘笑道:“这也意味着,蒲类、强弩两位将军,会更容易找到匈奴各部的部众!”

    又叹了口气:“只恨不知吴宗年如今身在何处,这次能找到机会归汉么?”

    ……

    与此同时,白山以北,西且弥国附近的伊吾王帐落,一片混乱。

    右贤王身边的谋士吴宗年,预料到汉军肯定会袭击蒲类海,毕竟过去几十年,汉军西征曾两度进攻东山,这并不难猜。

    于是右贤王将部众北移至千里外的金微山(阿尔泰山)东麓,同在蒲类海附近驻牧的伊吾王、蒲阴王,就只能带着部众西移,来到山北麓过冬了。

    其余各部多是如此,因为山脚下的谷地中,有筹备进攻乌孙时的屯田点,那位吴先生带着秦人规划开垦施肥,虽然匈奴人不会种地,只是刀耕火种,但因土地肥沃,也积了不少粟米。

    蒲阴等王带着青壮所右贤王西征,留了伊吾王带着数千骑留下来看家,他整日喝酒作乐,却不曾想,汉军在蒲类海扑了个空后,居然朝着从未涉足的山北麓杀来!

    汉军有数万之众,师后城、郁立国、卑陆国陆续告破,好在直接从蒲类过来的汉军行进缓慢,给了匈奴撤离的时间。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从车师方向的山山谷中,又杀来一支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到了东且弥国,惊得伊吾王一身汗,酒顿时就醒了,此刻正让部众放弃驻牧地,带上老弱妇孺赶着牛羊离开。

    牛羊有脚带得走,毡帐也能扔车上,可那些沉甸甸的粟米怎么办?

    伊吾王也顾不上可惜,一挥手道:“烧了!”

    匈奴人随意地将火一扔,火焰点燃了简陋的粮仓,有些仓则压根没烧起来,但却没人有时间去补一把火了。

    场面一片混乱,人各顾其家,等伊吾王匆匆上马后,才有部属带着一个胡妇前来。

    那胡妇年纪很轻,以匈奴饶眼光看,容貌不错,一手牵着个刚会自己走路,在草地上踉踉跄跄的三岁孩子,另一手则抱着个襁褓中的婴儿,哭泣着禀报。

    “伊吾王,吴先生不见了!”

    ……

    “太冒险了。”

    吴宗年身穿厚实的毡衣毡帽,躲在驻牧地旁的林子里,死死藏在一个大石头的背后,手中握着一根手杖,嘴唇微微发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