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大司马大将军-第2/5页



    霍光此刻的情感是真的,话语也发自肺腑,只差临终向北高呼三声“北伐”。

    “老夫唯恐下人忘了孝武皇帝太初之诏,关东的贤良文学素来反战,而公卿也耽于治平已久,他们以为匈奴弱了衰了,不能南下牧马,殊不知,打蛇不死,自遗其害!这场打了一百三十余年的仗,这九世之仇,必须有个了结!”

    霍光看向任弘:“故今日,乘着老夫还清醒,便以伐匈奴之事,托付于道远!”

    任弘推辞:“子不过初入中朝,区区杂号将军,何德何能承此大任?”

    “道远勿要自谦。”

    霍光笑道:“你功勋冠绝当朝,已得万户之封,麾下旧部列侯者三,关内侯者四,又得子信赖。老夫之后,或许会有一二人论资排辈,但三年五年后,汝必为大司马大将军!承吾之业!”

    ……

    大将军之职由来已久,武帝元朔五年,卫青因大破匈奴而拜为大将军,以统率诸将军,位在三公上,卿以下皆拜。元狩四年,又初置大司马为将军加官,以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以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但卫青的“大司马大将军”只是虚衔,实权都在汉武帝自己手中,显然没法和霍光比,这位大将军才真正做到了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丞相之右。

    “弘才疏年少,当不起。”

    任弘越发琢磨不妥霍光意欲何为,立刻道:“大将军之子五官中郎将,将门之后也,大将军言传身教多年,可堪大任。”

    霍光摇头:“知子莫若父,吾子曾随平陵侯将兵击乌桓,还。吾问战斗方略,山川形势,霍禹张口结舌,不能对。故我知其才干寥寥,先时元霆征伐,他也想将一军出塞,我唯恐他丧师辱国,故不予。犬子耳,不足任大事。“

    儿子不行,那就女婿啊,任弘再道:“平陵侯度辽将军,威震乌桓,战功赫赫……”

    霍光对这女婿也不太看得上:“明友喜欢怒而兴兵,愠而致战,好杀戮,老夫颇为不喜。不然他的封侯户数,为何偏是两千九百二十户?”

    任弘顾不上想为什么,提了下一个人:“车骑将军富平侯,事孝武、孝昭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

    “你没错,张子孺确实会做一段时日的大将军。”张安世也是霍光安排“身后事”的一环,但他深知此人是墙头草,靠不住,指望张安世,还不如指望丙吉、杜延年。

    “但一如当年桓宽评价车千秋,车丞相即周鲁之列,当轴处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张安世也一样,他是有才干,但这才干早就被消磨殆尽,只剩下见风使舵,承上意为是,不足以托付大事。”

    大将军对亲家翁是一点不客气啊,任弘祭出另一人:“营平侯赵翁孙将军,乃国朝宿将,亦是大将军故吏,屯田扫平西羌,三箭定山,声威震匈奴,画策安边,铭功绝域。”

    “翁孙老了。”

    霍光摇头:“年余七十,垂老穷荒,时日恐也无多。”

    这就是大将军看赵充国了,赵塘主不但善屯田还精通养生,历史上足足活了86岁,差点把孝宣朝都熬过去了。

    任弘又提了他视为兄长的傅介子,和霍光的左膀右臂杜延年。

    当他到“吾兄义阳侯“时。霍光倒是一愣,他一直以为任弘与傅介子的关系是“情同父子”,原来只是兄弟?

    “介子有隐忍谋略,然不过一偏将之才,非大将军之任。”

    “至于杜幼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