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继承



    公元2015年,华夏共和国江淮州东阳郡河阴县青桑镇大云山上大王庄。

    在辽阔的江淮平原上,这座不大的山脉却也有着几分秀丽。

    一条乡村水泥路沿着山势蜿蜒起伏。

    一座农家小院,坐落在这条路旁,院子前面是两间小瓦房,后面是三间大一点的红砖灰瓦房。

    虽然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多,房间里的节能灯仍然亮着,隐约可见里面人影错错。

    这无疑是一个普通的农家,但是堂屋的布置却与普通农家迥然不同,没有普通人家的柜子桌椅,而是一个看上去颇有些历史的三清道像。

    塑像前的香炉里已经积满了香灰,即使此时,香炉里仍有三根长香飘着袅袅青烟。没有椅子。

    旁边用作卧室的西厢房内站着十来个人,却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面色沉重的望着躺在床上的中年男人。

    男人不过四十多,但是满头的灰白头发,脸颊更是苍白消瘦,没有一丝血色。

    一双眼睛尽管已经黯淡无光,但还是可以看出曾经的睿智和坚毅。

    床前跪着一个眉清目秀,面色悲苦的少年,少年不过十五六岁,脸上还有几分稚嫩。

    为了不让中年人担忧,强忍着悲痛,并没有哭泣流泪,不过通红的双眼,显示着内心的忧伤。

    “劳烦大家了,三更半夜的,大家还要为我这个将死之人忙碌。”中年人似乎对于自己的情况并不担忧,语气淡然豁达。

    “哎,平时谁没让你帮过,你现在的情况大家没法子,你的后事我们还是要帮着操持的。你放心吧,王道有我们大家一起帮着,一定供他把大学上完。”现在前面的的一个六旬老人说道。

    中年人就是王道的养父,名字叫王侯,二十五岁那年,在路边发现了一个尚在襁褓的小婴儿,便抱了回来。

    虽经多方打听寻找,也没找到孩子的父母,于是收养了孩子,起名王道,如今一晃便是十六年了。

    “感谢大家了,队长,烦请大家出去一下,有些事我要给王道交代下。”王侯声音虽轻,但是很坚定。

    在乡亲们的的眼里,王侯可是一个本事人。

    大云山上颇多古墓,九几年的时候有一群盗墓贼用炸药开墓,被发现后用刀棒火药枪接连打伤了好几个村民。

    王侯闻讯赶过去,凭着一根木棒,把十几个盗墓贼一一打翻,从此,村民们就对他敬畏有加。

    更让人敬佩是,是他精湛的医术,不敢说国医神手,但是找他看病,绝对比去医院廉价有效的多。

    而且他看病,诊金随意,一般除了急病,只是开药方而不开药,加之治疗结果都不错,所以王侯十分受人尊敬。

    “好,有话你和王道说,我们先出去,在外面等。”老队长虽然揪心不已,不过还是领着众人到堂屋等着。

    看着跪在床边的王道,王侯的眼光露出几分柔和,他对着王道轻声说道:“道儿,扶我起来!”

    “好的,师父。”王道连忙站起来,小心翼翼的环抱着王侯,把他扶着坐了起来。

    虽然王侯收养王道长大成人,但是并不像其他普通人家让王道叫他爸爸,而是让王道叫他师父。

    他这一门一直都是如此,王侯的师父王将,王将的师父王相,都是这样。

    虽然都是姓王,却都是收养关系,以师徒关系存续。

    看着王道小心翼翼的样子,王侯略感欣慰,却也不多说,指了下王道的脖子,说道:“把玉环拿出来!”

    王道闻言一怔,手摸着胸前的玉环,带着一丝不情愿,愤恨,痛苦,迟迟不愿掏出来。

    看到王道的表现,王侯也不生气,叹了口气说道:“这是我们这一派的命啊!所幸自我而终,你却不必要承担这份痛苦了。该说的我早就交代给你了,剩下的就看你自己了。现在,拿出来!”

    听到王侯最后语气中的严肃和坚定,王道再不愿意,也只得拿出了一直挂在脖子下的玉环。

    玉环整体呈青白色,在灯光下显得有些虚幻,在玉环中间,镶嵌着一道极细的血红色圆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道血红只差极其细微的一点,就是一个完整的圆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