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冒充者?-第2/2页





    “因为那场是全剧的杀青戏,拍摄当天我接到单位的电话,转业报告批下来了,从这天开始,我再也不是军人……”

    丁诚跟张毅用力碰杯酒,一饮而尽,一切尽在不言中。

    “就算拍完《士兵突击》,其实事业也谈不上顺遂,经历过很多次签约后角色又被拿掉的尴尬。包括一部电影,因为我不是他们公司的艺人,直接毁约了。”

    “还有一部革命电视剧,本来要出演某位历史人物。那时要求还挺严格,正式开拍前,必须去革命老区进行政治学习,认真做课堂笔记,试图揣摩角色原型。”

    “等到人家的子女到剧组来,指着鼻子说我太不像她爸爸了,他是双眼皮,大眼睛,而我……”

    “导演找到我,说太对不起了,你看你在剧组都这么长时间……”

    “我说没事没事,就走了。”

    丁诚深有感触,这才是演员的常态。好多人觉得你可能一部戏火了,以后肯定走上人生巅峰,赚钱赚到手发软?

    黄博曾经接受《人物》采访时,半开玩笑把自己的成绩归结为:长得不好看。

    有些面容姣好的演员,可能一回头,人物好感度已经建立完成了。

    他这种人猛回头的这一下,最少需要20分钟。因为时间长,反而造就出人物细节的方方面面,要比别人多费很多时间和力气去投入。

    丁诚看着他整理的三四本笔记,严谨到近乎变态的方式做功课。原始剧本已经翻烂,用坐标轴标注人物情绪的起伏。

    甚至在电脑里建了一个叫对比集的文件夹,专门记录同一个演员不同角色的表演风格到底发生怎样的变化。

    判断当下的情景需要什么情绪,就把那个状态呈现出来,硬生生自己研究出来一个系统金手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