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先下手为强!-第2/3页





    只见他微微摇头道:“被通判徐让收走了。”

    “你难道就不知道反抗?常平仓虽说是州府和提举常平司共辖,可我等不是州府的官员,而是提举常平司的官员,你怎么可能连一句话都不说,将我等的职权转手就让了出去?”

    “二哥,小弟没有功夫傍身,打不过啊!”

    看似刘安说了一句很窝囊的话,可是听在孙卓耳朵里,颇为刺耳。

    就像是碰了个软钉子,皮肉毫发无伤,但心头已经被戳地血肉模糊的撕裂。

    等到仆人将孙卓送走,刘安偷偷瞄了一眼二哥孙卓,那股子眼神中透出绝望,让他心底也不由生出怜悯之心。

    惨!

    太惨了!

    得亏自己遇上的通判徐让。

    原先刘安是非常怨恨徐让的,这老头好好做他的通判就得了,还多事,总和他们几个过不去。可如今,他却万分感激徐让。要是换一波人马,或许吃亏的就不是孙卓,而是他自己了。同时,他内心也对苏轼有了更多的认识。

    谁说读书人,大文豪,就好说话的?

    孙卓这厮的倒霉相,就是前车之鉴。

    “三弟,三弟!”

    贾道全连着喊了两三声,刘安才回过神来,打了激灵后才后知后觉的问:“大哥唤小弟?”

    “你可是怕了?”

    对于孙卓,贾道全失望至极,原本是能替他冲锋陷阵的好手,没想到是银枪镴枪头,中看不中用的玩意。

    至于刘安,他根本就不怎么指望他。可如今,孙卓的面子没了,骨头似乎也被打断了,连脊梁骨都弯了,根本就指望不上。但他出面虽然要比刘安好很多,可作为主事者,总不能一个人在前,需要有人帮他分摊些压力。

    刘安急忙摇头道:“大哥,见谅。小弟刚才是想,什么人会对二哥下如此痛手?”

    “这事不重要,少时,等探子将消息带来,就知道了。”贾道全忧虑道:“现在苏轼已经动手了,他手握近四万石粮食,对我等的威胁虽然不大,但我们也不能束手待毙,为今之计,只能先下手为强。三弟,这次需要你出马了。”

    “大哥!”刘安的声音都在发抖,他哪里是独当一面的人物?

    贾道全根本就不给刘安推脱的借口,直接道;“往年,这时候的粮价还算平稳,但这是我们和州府相安无事的前提。但今年不一样了。苏轼显然已经被徐让说动了,他们已经出手了,我们就不能干看着。要不然,最后怎么死都不知道。你来我往方知手段高低,而我们能够控制的只有粮价,恰巧春耕在即,百姓手里缺粮的可不少,这粮价一提,足够让苏轼头痛一阵的了。”

    说完,贾道全昂首阔步,走到了亭台前,留给刘安一个背影,留下的是不容置疑的坚定。

    “大哥,我们冒然动手,岂不是万一……最后……,要不小弟去和那帮人说说?”刘安真的怕了,他不过是因为祖辈的恩荫才得到了一个仓监的官职,小的都不敢说是前程。八品的小吏,如何去和三品的学士斗?

    真欺负苏轼是个读书人,啥也不懂吗?

    以往,他们几个得逞了,是因为州府知州都不管事,只要没有闹出民变,都不会在意。而且颍州往年都有水患,或多或少的分去了知州们的注意力。也无暇估计他们几个。

    今年不一样了,苏轼做事的霸道,已经让刘安有种惴惴不安的惶恐,他深怕一再刺激苏轼,会引起官府更大的压力。所以才想到了外援。颍州的大户,可不是只有贾道全他们几个,说起来,他们几个算是暴发户,积累的田产也是最近几年才置备的。说置备可能不太妥当,用掠夺或许更贴切一点。但得到最大利益的一群人,永远都不是冲杀在前的小卒子。对那些人来说,贾道全等人是真正的小卒子,死不足惜的那种。

    如今事情紧急,刘安就想到哪些吃肉的大佬。他们才是颍州真正的地头蛇。一旦他们出面,苏轼肯定会遭受很大的压力。

    可是刘安的建议,立刻遭到了贾道全的反对,而且语气颇为强硬:“那些人,哪里是我们能够攀附上的,就算你送上门去,也会被吃的骨头渣子都不剩下的结局。与其这样,还不如放手搏一搏。说不定,还能搏杀出一条血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