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幕 大扩张-第2/4页





    最开始的时候荷兰人自然是铁了心不同意,不过随后在印度尼西亚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让他们不得不改变了主意。

    此时的印度尼西亚非常之混乱,其中的武装势力包括当地土著组织的叛军,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军、英法两国支援荷兰的联军,以及在印尼进行护侨任务的琼军。

    这多股势力互相交叉互相交战,荷兰人打土著叛军,土著叛军见了谁都打,英**队即打叛军又和已经表示服从维希法国的殖民地法军部队开战,法军仇恨于英国人背信弃义的攻击自己的海军,对英国人的战斗简直不要命,而琼军则是一支兢兢业业的护侨,但凡自己驻扎的地方任何势力不准进,即便是荷兰人如果想要硬闯也会劈头盖脸的一通子弹招呼。

    如此混乱的局面直接让整个印度尼西亚乱成了一团麻,荷兰已经事实上失去了对印度尼西亚的掌控力,能够控制的地方也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主要城市。

    最为令荷兰人感到头疼的是他们的对手——土著叛军的武器装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最近一段时间都得到了提升,显然是罗杰恢复了对他们的武器供给。

    对此荷兰人判断这是罗杰在向自己示威,已经丢失了本土的荷兰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去镇压获得罗杰背后支持的爪哇土著叛军。如果自己否决了罗杰提出的驱逐舰换印尼的提案,那么罗杰将会不停的支持叛军,直到将整个印尼颠覆。

    而且,由于罗杰并没有直接参与其中,无论是英法美还是德苏都不会为了一个亡了国的荷兰的利益和刚刚崛起如日中天的华夏交恶,到头来他们还是会失去印度尼西亚,并且没有了驱逐舰可以拿。同时也会开罪华夏和英国。

    随着印度尼西亚越来越成为一团烂泥,让荷兰人越陷越深,最终荷兰流亡政府还是忍气吞声的应下了驱逐舰换印度尼西亚的提案。左右印度尼西亚都保不住了。倒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抓一点实利来的合算。

    随着这一份在后世被称为“远东慕尼黑”协议的达成,英国人大大的松了口气,从罗杰手中拿到这一批驱逐舰和轻巡洋舰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得到了继续的护航舰只。还在于将华夏的地位从中立国变成了非交战国,距离将华夏拉近同盟国阵营又进了一步。

    以眼下的局势,英国人如果想要保住自己的本土不被德国侵占,有两个前提是必须的,第一便是保持海军的优势,守住英吉利海峡不让德国人登陆;第二便是获得强力的外援为自己提供从物资到部队的一系列援助。

    第一条已经勉强达到了,短时间之内德国不会再有机会一举超过皇家海军。那么剩下的就是第二条了。

    放眼世界,能够帮上英国忙的国家只有三个——美国、苏联以及华夏。其中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人的帮助幅度最大,一战便是最好的证明,对于游说美国人加入战争丘吉尔是不遗余力。可是尽管罗斯福非常想要帮助英国对抗德国,但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势力太强大,短时间内让美国参战根本不现实。

    另外一个选择苏联,相对于苏联人能够提供的物资援助,丘吉尔更希望他们能够直接和德国开战。这样必然大大缓解英国的压力,甚至让小胡子无暇西顾。

    抛开英国一向对苏联的仇视不论,现在的问题是对于能否说动苏联出兵德国丘吉尔完全没有信心,他不知道斯大林对于刚刚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态度,到底是将这份条约当成圣经还是废纸。

    英国人想要美国人从物资到部队的一切,想要苏联人的部队。而琼崖呢,考虑到琼崖和德国的一向友好态度,英国人则不敢奢望华夏能够派出远征军,所以他们想要华夏的物资。

    华夏的轻工业产品一向不错,是英国人非常希望得到的物资。而重工业产品,虽然琼崖的重工业比起美国来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过由于使用了转炉炼钢法以及来自后世的一些先进技术,此时琼崖的钢铁工业效率已经是英美钢铁企业的十倍以上,钢铁产量更是仅次于美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