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心理气三大流派-第2/2页





    “气以载理,理不离气。”

    “如果想改造理学、改造儒者的话,同样应当从气学着手,改变他们的认知。”

    相比被理学视为根本的“天理”,韩胜更相信气学视为根本的“气”。天理是二程、朱熹所领悟的道理,可能和天地间真正的道理有冲突。气却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能够化为万物。

    “太虚即气,气聚而为万物,万物散归太虚。”

    “儒门气学之法,更适合与道家法门兼修!”

    隐隐明白了自己以后的道路,韩胜开始和凌岳真人探讨气学上的问题,以及和道家法门的异同。

    凌岳真人虽然是一位道门大宗师,却对儒道佛三教的学问都有一些涉猎。听到韩胜的想法后,同样有所触动,道:

    “百年前王阳明未成圣贤时,有三人和他齐名,并称四大先生。”

    “甘泉先生湛若水是白沙先生陈献章的传人,和王阳明同属心学一脉,并称王湛心学。”

    “整菴先生罗钦顺和泾野先生吕柟虽然说是理学大宗师,其实却都兼修了气学。”

    “你想兼修气学的话,可以找这两人的传人。”

    就这样,两人不断交流自己对元气、万物、天地的看法,韩胜对大宗师要求的身融天地、天人合一,也渐渐有所体悟。

    “宗师成为大宗师,必须要能入道。这样才能和天地间某种道理合一,身融天地之中。”

    “这个道一定要是自己对天地的认识,若是出了差错,以后就可能像东林先生顾宪成那样,难以更进一步不说,甚至会和天地间的道理冲突。”

    “我的道,如今尚无头绪!”

    对大宗师的认识越来越深,韩胜在乡试期间,不断思索自己以后的道路,以及达到的途径。期冀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能够成为大宗师。手机用户看武道旅程请浏览m.shuhuangge.org/wapbook/44856.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