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破费了!-第2/3页





    按她的说法:“大哥现在名气都这么大了,还这么努力,学习、话剧、拍戏,还有管理公司都不落下,我也得向大哥学习。”

    宁远当然乐于成见。

    家庭里有几个孩子的时候,老大很容易成为弟弟妹妹的标杆。

    现在《水浒传》还在央视热播,追剧的人着实不少,左邻右舍知道宁远回来了,经常都跑家里来看电视,毕竟旁边还有宁远这个‘解说’,这种待遇哪儿找?

    更何况,宁远有钱了,家里招待的点心水果什么的,也都是好东西。

    也有人笑着说你这拿的都是给女人喝小孩吃的,我们也不给点好烟抽抽?

    宁远也呵呵笑道:“不好意思,我不抽烟,而且家里有女人和孩子,还是别抽烟了。”

    从那之后,虽然有些人心里不以为意,但宁远现在毕竟是个‘成功人士’,他虽然年轻,但他说的话,还真没人敢不当回事。

    名头,总是很唬人的。

    对于这些普通人来说,家里小孩参加表演的节目在县电视台里播出,都是脸上有光的事情,宁远演的电视剧在央视播出,而且还上了央视的《艺术人生》,坐在台上采访……啧啧。

    更不用说,宁远工作的单位还是华夏国家话剧院,带着国字头的单位,看他的时候都感觉脑袋上在发光。

    他们识趣,宁远也不会不耐烦,只要没搬家,左邻右舍的都是免不了的关系,甚至有时候比亲戚更管用,能与他们为善的时候,宁远也乐意去做,毕竟宁大强年纪也大了,自己不可能时刻在家。

    虽然不让他们在家里抽烟,但在外面碰到了,宁远也会买烟给他们递,这种区别,也让他们知道宁远是有原则的,自然也就理解了。

    过年那些天不在家,所以这两天宁大强就去一些亲戚家走动。

    比如之前宁远去过的舅爷家。

    这些亲戚就是需要随份子的,平时没什么走动,就是过年期间需要拜年问候一下,赶上了就一起吃顿饭,赶不上也无所谓。

    宁大强现在去相当于提前去拜年,也把情况说明白,免得到时候亲戚责怪。

    不过宁大强也没细说,就说宁远要带他们去外地过年,否则说得多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小心眼。

    自然而然,他们又把宁远一通夸孝顺之类,更夸宁大强苦尽甘来,当初吃得苦没有白吃,换来今天的享福云云。

    虽然也有不少人羡慕的,但嫉妒的倒也不多,毕竟当年宁大强穷成什么样,又吃过多少苦,他们也都一清二楚。

    更何况,宁大强现在都什么岁数了,就算享福,又能享到哪儿去。

    宁远还能给他多少?顶多也就是平时意思一下人们总是喜欢以己度人,觉得自己这么对自己家老头子,宁远也大概如此吧。

    在这些亲戚家走动之后,宁大强才带着宁远他们去姑妈家。

    唯一的至亲。

    去那些亲戚家,放过去虽然也需要带礼物,但也都是一些便宜的,比如红糖、麻糖,九十年代,拎得最多的就是麦乳精,孝感麻糖之类的东西。

    但变成过年拜个年的关系后,也就是拜个年就完事了。

    不过现在底气足了,宁大强也没有再像以前那么斤斤计较,像去宁远他们舅爷这种长辈家里,宁大强也不再空着手,提了点东西。

    当然,跟去宁大云家相比,肯定不能相提并论。

    这种亲近的关系,一般拜年都是双数的礼物,条件差点的就是两样,好点的就是四样。

    当然,就算关系近,也不会是多高档的东西,大部分也是在商店买一些诸如牛奶、啤酒、饼干、水果之类的东西。

    每当拜年期间,就是考验家庭主妇记忆力的时候,因为你要给别人拿礼物,别人也要给你拿礼物,最后礼物多了,就会把别人拿到自己家的东西打乱,再分配出去。

    但往往年过完了,每家都会剩不少,条件还可以的家庭就会留给儿女吃,而条件差一些的不舍得,还会留着,比如家里来客人了,或者要去看望别人再拎过去。

    那时候人们很少看生产日期,所以很多时候自己舍不得的礼物,最后提到人家里变成过期的,一旦那家发现了,那就是特别尴尬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