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黄原城内,雨丝延绵不断。如今已是深秋,天气也渐渐的凉了下来。能下上这么一场雨也确实是不容易了。从上周起,几乎每天都会飘点小雨滴下来。而地委方面最近也是“躁动不堪”,几个领导都在准备着这个月的全省工作报告大会。他们在酝酿着一些新的想法,若是能得到省委的支持,那明年推广起来就容易的多。就比如说田福军吧,他从九月份开始,就为了撤社还乡的事愁的不得了。成天琢磨着如何去实施,怎样才能让他乔伯年批准。而且,上个月,武惠良也给他瞧了那封来自山西的大红头文件。他一直惦记着这封文件。既然人家搞得风生水起,咱凭啥子不去试一试呢?田福军在心中发问。

    如今,黄原地区确实已经是大不同以往,在田福军和冯世宽这一班子人的带动下,它逐渐的走在了省内的最前沿。无论是从经济发展,工业面貌,还是市区规划,都远远比北向的其他城市高出许多。其中,原西和原南这两个县的实力甚至超过了关中的一些地方。受到了诸多省委的重视。不过,他们两个人对此还远远不满意,因为,还有好多地方,比如说原北,这里的百姓生活也顶多是局限于将肚子填饱而已,很少能出上那么几个农民企业家,带领人们走向致富的道路。而田福军最看中的就是老百姓的生活指标有多么充沛。他明白,造成这些地方经济相对落后的原因也多半和人民公社遗留下的滞后性有关,它的存在限制了农民的自由性,信用借贷需要由这个所谓的新“乡”批准,而新“乡”的资金又远远有限,县上也是平均批钱,使得一些富裕的地区信贷社里的钱用不完,而相对落后的地方又不够用。唉,这还真的就是新“乡”,和几年前的公社基本没什么两样,无非只是换了个洋气的名字而已。而真正的乡镇可以不同于这,百姓的手脚放宽了许多,可以自主带着家里的东西到乡上或者镇上去创业,也可以统一到镇上的信贷社去进行小额贷款,这样就不存在资金分配不均的问题了。

    上述的这些也是田福军所幻想出的最真实的乡镇。他从三天前就开始到地区下的各个县进行实地考察,将一个偌大的区域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划分成了若干块,以便将来实施起土改便于管理。而每天晚上回到家,就在书房里列着乡镇的分配指标,整整列了一塌子纸。唉,假使有一天省内的干部都能像田福军这般对工作认真苛刻,那人们的小康蓝图早就汇聚而成......

    另外,黄原城内的那座大桥,就是由田福军的儿子田晓晨和其他筑桥专家主修的,现在也已经初步定型,目前就在做后期的修正。倘使这座桥修好通车以后,那么这将会为黄原市区带来更多的便利。当然,关于桥的事情我们后面还会提到。

    现在还是回归正题。说到省内的工作报告大会,这次全省各个地方都相当重视,黄原方面自然也要派出不少领导。不说别的,田福军和冯世宽这两个地区一把手是肯定要出席的,另外还有两个记录员也参加会议,主要是负责记录大会上各级领导新提出来的一些新方针,新策略。这个会议田福军每年都特别看重,在他看来,他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然后交给省委机关的人,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权衡他的想法对与否。

    他和冯世宽下午在街边口的那个羊肉泡馍店吃完饭后,就整顿行装奔赴西安。两人都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向着首府城市赶去。车子行驶到一半时,冯世宽不经意的被眼前的一幕给怔住了。这一段属于武惠良管辖的原北地区,他只见一位花甲老头,拉着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孙女,在渠檐子的两侧掏野菜,渠里到处都是黑乎乎的稀泥,还有一些野狗夜猫的尸体浮在上面,想必还散发着阵阵的恶臭。这爷女俩的穿戴实在是破旧,刚刚立秋的日子,这老爷在却穿着破棉袄,还烂了不少洞。而这个女娃正是上学接收知识的大好青春,却陪着老爷在挑上篮子来掏野菜......唉,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他们可就指望这些野菜翻身过好日子哩。眼前的这一幕也同样映在了他田福军的心头,他们心中不免一酸,哎,可怜的人啊,他们就生活在自己的这片土地下,每天却要与这种又脏又臭的环境打交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