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2/2页



  因此,总结一番后,李嘉决定以砖路为要,开始大规模的烧砖铺路。

  以砖铺路,再添上细沙和石子,可不就完美了那?

  计划中,有府道与县道之分。

  从邕州至广州,从广州至长沙,一横一纵,跨府道路,称之为府道。

  而州县相通,又称之为县道,标准自然大为不同。

  府道是大动脉,要求高,标准基本是宽十丈,两边种树,修有明渠,路上每隔一里埋一块石碑,标明所处位置,每隔三十里,设驿站,每个一百五十里,设大驿站。

  县道自然不需要那么宽大,三丈就够了,驿站也是如此设置。

  驿站主要是供公务人员出差时投宿用,不接待一般百姓,也兼顾了兵站、仓库、物流、邮递的任务,分别有不同部门负责,还暗藏了监督各地的情报人员。

  当然,为了便利百姓,每个驿站邻近的土地,交给商人开铺子,或者旅店,或者酒肆,哪怕经营皮肉生意,只要付租税了,都可以经营,其钱财用来维持驿站自身的日常,维护道路。

  为了避免驿站招劳过度,或者官吏勒索过分,所以李嘉又规定,只有五品一下的官吏,有公务在身的官吏,才可以报销费用,其他的探亲、归乡,以及其他目的者,不能居住在驿站,只能去旅店。

  唐代驿站的最高直属管理机关为六部之一的兵部,并设有“兵部驾部郎”专司全国驿站之管理。根据唐六典》卷五载:

  “驾部郎中、员外郎掌邦国之舆辇、车乘,及天下之传、驿、厩、牧官私马、牛、杂畜之簿籍,辨其出入阑逸之政令,司其名数”。

  对此,李嘉不敢苟同,官僚主义对于驿站的侵蚀,都是有目共睹的,自然而然,浪费消耗颇多。

  皇帝一改唐法,直接让少府监管辖驿站,以货殖之法,让驿站保持独立性,长久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