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六章大兴科举(上)-第2/2页





    瞧着这位年纪颇大的老头,王训虽然疑惑,但仍旧认真地说道。

    “可有年龄之限?”老头再次问道。

    “尚无!”

    “好,好——”老头闻言,眼睛瞬间睁大,一把老骨头却跳跃起来,拍着手掌,不住地叫着好字,仰头大笑而去:

    “咱魏松终于可以做官了,甚好,甚好……”

    随着人影的远去,王训分外的疑惑。

    “小郎君,这魏老头一向自矜学问超群,但却得罪了府君,十数年来都不曾被推举到尚书省,而州学又多年不办,此人就一直蹉跎至今,如今得知能直接去往京城参加科举,自然高兴……”

    一旁却有人解释到,王训这才知晓,望着此人的背影,叹道:

    “不曾想,这齐昌府(兴宁县,南汉陪都)竟有大才!”

    “自齐王(高祖刘岩第六子刘弘弼,封齐王,镇守齐昌府,后被杀)去后,这齐昌府就变了……”

    一旁的人也是满脸晦涩,说了几句,就低头而去。

    不管这个,王训获知明年可能参与科举后,心中抑制不住激动,连忙跑回家,告与父母。

    “儿啊,自潮州兵乱以来,家产散尽,咱们迁来齐昌府,日趋艰难,以我儿之才,定能上榜,可惜,家无余财,为之奈何啊!”

    王父也是读书人,此时却穿着粗衣布鞋,背着锄头,一副农夫样,满脸的皱纹,唏嘘道。

    “阿耶——”瞧着父亲老态的模样,转眼一看,家徒四壁,家中姐弟也脸色泛黄,看门的黑狗,也趴在门下,省着力气叫唤,王训这时顺利冷静下来:

    “明年是不行了,咱不急于一时,以后定有机会,况且儿学问还不扎实,还需多磨练……”

    “儿啊——”老母亲则眼眶中满是泪水,满是愧疚之情。

    “过些时日,儿子就去做个教书先生,等学问扎实了,就再去京城,反而儿子才刚刚加冠,不急于一时……”

    王训笑着说道,面上毫无落寞之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