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选妃(下)-第2/3页





    只是他们两个也不是那等没有廉耻的人,说不出自己清白无垢的话。

    他们后头的放任,就是过错了。

    如今往来奔走,是为了孝顺,也是为了保全妻儿。

    老大道:“表叔,今兄弟眼下在哪儿?实在不行我们过去一趟,看看今兄弟有没有法子?”

    儿子正在外征伐,是加入滁州军第一战,史老爷怎么会允许吴家这糟心事牵扯到儿子身上?

    他摇头道:“只说是军务,我哪里敢问……再说,眼下出城都是登记,岂是那么好出的?照我看,你们兄弟俩也别折腾,直接往知府衙门去,将知晓的都说了,亦是戴罪立功……早日找回那闺女,就是胡秀才他们夫妻也感激你们……”

    胡老爷哪里能逃出生天?

    之前恶行累累,这回也是善恶有报。

    这些年死的胡老爷手中的无辜不是一个两个,滁州军拿胡老爷开刀,也算是为民做主。

    要说这胡家也是奇葩。

    胡老爷也是士绅子弟,只是文不成、武不就,就走了歪道,明面上开着古董铺子,实在上豢养打手,放了印子钱,赚的都是带人血的银子,几十年下来,赚的金山银山。

    这样的人物,八字也硬,连克三妻。

    每一任妻子都是死于产关,无一例外。

    三个儿子,都是异母。

    可他这长子、次子,竟然都是读书种子。

    长子是举人,在金陵书院教书。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

    次子是秀才,在金陵书院读书。

    只有个小儿,与其父一脉相传,是个无赖。

    亲戚一场,胡家长子、次子又无恶行,史老爷也不愿胡家儿孙尽没,指了一条明路。

    胡大、胡二听进去了。

    实在是,眼下无路可走。

    兄弟两人回了胡宅一趟,翻箱倒柜,随后就去了知府衙门。

    兄弟俩说了先头从管家口中逼问出来的堂妹的下落。

    胡氏女已经半月前就水路送往蕲春,送人的是他们异母弟胡三。

    胡秀才夫妇,告了这一场,得了这个让人绝望的答案。

    胡秀才重伤半月,又一直惦记找人之事,已经是强弩之末。

    听了胡大、胡二说了女儿下落,胡秀才就昏厥过去。

    无需人逼问,就拿了另外一证物。

    盖了“大庆国”玉玺的任命书。

    胡老爷这个古董贩子、高利贷商人被蕲春朝廷任命为“江南提督”。

    他们兄弟俩想的明白,滁州军与蕲春军都是白衫军,不看憎面看佛面。

    另外就是,他们家虽接了蕲春“大庆国”的认命,却是在滁州军进金陵之前,算不得背叛。

    如今摆在明面上说,总比日后查出来强。

    要说这胡老爷也是个人物了。

    熬了三遍刑讯,都没有招供。

    不过有这两儿子多突破口,不需胡老爷开口,拘押了相应管事、心腹,找到了往来蕲春的账册。

    胡老爷,就是蕲春小朝廷在金陵最大的内应。

    今年三月,寿天万曾亲自来金陵,与胡老爷相见,约定“共富贵”。

    胡老爷赚了一辈子钱,开始做天下最大的买卖。

    从四月至六月,胡老爷共往蕲春运粮数万石。

    按理来说,胡老爷所做之事,就是薛彪之前所做之事。

    大家都是白衫军,滁州军还真没有发作胡老爷的道理。

    只是有胡家夫妇出头,随后金陵知府衙门外,鼓声不断。

    半日之内,就有九户人家递了状子,状告胡勤“杀人”、“谋产”等罪名,其中有两家也是半月前丢了女儿,也是蛛丝马迹查到胡家头上,也曾往县衙递状子,没有证据最好被判了诬告。

    随着一个个原告冒头,胡家恶行也渐渐传开。

    “印子钱,九出十三归不说,还是断头债!二百两银子的欠款,追了五千俩银子还不知足,追的人家家破人亡!”

    “之前看上人家的园子,压低了价格去买,人家祖产不肯卖,回头院子里就多了乞儿尸体,一场人命官司打下来,不卖也得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