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第一把火-第2/3页





    这么大的口子,极容易发炎,又是脖子上这紧要地方。

    带大夫过来的是林师爷的书童平安,十六、七岁,是出身蟒头寨的孤儿,与霍宝也相熟。

    眼见霍宝还不放心,平安道:“小宝爷放心,这鲍大夫是祖传医术,在州城里也是数的号!”

    霍宝望过去。

    五十来岁,留着长须,精神矍铄。

    中医本就是熬病例的,越发老金贵。

    眼前这人年岁在这里,口碑也有。

    鲍大夫?

    这个姓氏还真是少见,不过后人能做到太医,应该是真有两把刷子。

    霍宝目光火热。

    鲍大夫被霍宝盯着僵住。

    “鲍大夫可擅长养生药膳?”

    “略懂一二。”

    鲍大夫口中说着谦词,可面上隐隐带了得色。

    平安在旁道:“小宝爷,真是巧了,鲍大夫家最擅长的就是养生药膳,城里的药铺回春堂、药膳馆子回春楼,都是鲍大夫家的产业。”

    霍宝大喜,道:“州衙近期会增设一名医官,不知鲍大夫可愿一试?”

    鲍大夫神色不动,却是用眼角看平安。

    这到底是哪家的少爷?

    怎么说话口气恁大?

    医官?

    这是滁州,不是京城!

    &nb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sp;除了京城太医院有医官,有时会奉命到地方巡视,地方上只有道一级,才设医官“提领”,从九品,负责一道之内违法行医之事。

    滁州本来就没有医官,还提什么“增设”?

    平安忙道:“这是我们小宝爷,徒三爷的外甥。徒三爷今早回亳州了,滁州如今当家人霍五爷,就是小宝爷的尊亲。”

    鲍大夫神色一愣,忙重新见礼。

    滁州城内外繁华依旧,他都忘了滁州已经不是朝廷的滁州。

    白衫军的滁州,自然是人家说了算。

    霍宝虚扶一把,道:“鲍大夫不必客气,可愿意一试?”

    鲍大夫满脸踌躇。

    这大夫是治病救人为业,偶尔被请上门给白衫军看病不是过,做白衫军的大夫可就是从逆。

    要是白衫军能站住还罢,要是站不住,对鲍家来说就是塌天之祸。

    可是能拒绝么?

    百姓叫“佛军”,就当人没脾气?

    阖家都在滁州,得罪了滁州新主人,那不是找死么?

    霍宝温和道:“鲍大夫不用立时决断,拿不下主意,回去与家人……商量商量!”

    如今正缺好大夫。

    老爹年岁不小,又有咳疾再身,有个大夫调理身体也让人心安。

    另外就是要开始打和州,要是能临时培训些战地医护人员,也能减少伤亡。

    不管鲍大夫乐意不乐意,碰到了,就是他了。

    必用的人才,时间又紧,就大道直行。

    那“家人”二字,霍宝话音略重。

    鲍大夫心里一颤,躬身道:“小老儿上了年岁,恐不堪趋势,小老儿长子出师多年,尽到小老儿真传,可否让他来代小老儿来州衙听差?”

    霍宝看着鲍大夫,一时没说话。

    鲍大夫是一家之长,他给白衫军做医官,阖家都脱不得干系;他长子出来做医官,真有万一,舍了这一支,其他儿孙还能挽救一下。

    将心比心,霍宝理解他这种选择。

    归根到底,还是白衫军势力不足,不能让人踏实罢了

    “也好,让他下午来州衙报道!”

    “哎!”

    鲍大夫应着,背了医箱出去,腰是真弯了。

    霍宝想起一事,对平安道:“我需要烧酒,寻常烧酒不行,要再蒸过几次的,打发人往酒坊里里问问,今天就要,越快越好,回头账务……记在军需上……”

    这个时候没有酒精,却已经有蒸馏酒。

    蒸馏酒有了,要高度酒不过是多蒸几遍。

    找人去酒馆,多定制点高度酒,可以勉强当酒精用。

    平安迟疑道:“小宝爷想要的……可是酒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