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到底谁村-第2/3页





    薛孝带了郁闷:“士绅人家多有官场关系,他们不敢太盘剥;寻常百姓人家,炸不出二两油,这是可着商户宰了!”

    两人说话的功夫,走到秦淮河边。

    两边酒楼都挂着明角灯,足有数千盏,照的如同白昼。

    秦淮河上,画船箫鼓,凄清委婉,动人心魄。

    连带着空气中,都是胭脂香气。

    望江楼里大堂里,早已宾客满堂。

    迎宾看到薛孝、霍宝两人,忙躬身道:“店里座满,楼船那边还有雅座,今晚还有大家小曲,两位大爷要不要去楼船瞧瞧?”

    薛孝随手打赏两个银豆子道:“下回再楼船吧,订了富字一号包间。”

    迎宾连忙道:“谢大爷赏,给您留着包厢呢,至尊八珍席,早预备了,您快请!”

    两人被迎宾带上四楼,一个望江的大包厢。

    同贾源上次请客的包厢比起来,这个包厢大了足两倍。

    直径一丈的圆桌,上面是八尺的重叠桌子。

    圆桌一圈,十六把座椅。

    霍宝看着那转桌,伸手动了动。

    转的不如后世转桌那么顺溜,可确实是转桌。

    霍宝眼睛发亮,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说不出是紧张还是期待。

    “这是望江楼独一份,是晋商那边传来的……那边吃席讲排场,几十个碟碟碗碗,想要夹菜要起身围着桌子吃,就有人弄出这转席!”

    “那人姓甚名谁,还弄出别的没有?”

    “那就不晓得了,无名小卒,谁会理会。”

    小二列队进来,将多余的椅子撤了下去。

    茶博士过来倒茶,又有四干果、四鲜果、四蜜饯、四炸果十六盘茶食。

    作为一个吃货,怎么能没听过“八珍”?

    “八珍”始于周代,一直延续到现代。

    只是那个时候大家吃到的,多是清代八珍,山珍海味,都知道食材是什么,不是史书上写的不确定到底是什么食材“龙肝凤髓”。

    少一时,小二开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始上菜。

    第一轮八道菜,霍宝看到银耳、竹荪、花菇、黄花菜这几样,就明白了,这望江楼的“八珍席”是清代八珍,这第一轮是“草八珍”。

    江南菜味淡,更显食材鲜美。

    两人不是外人,无需客气,又有转桌便利,霍宝就都尝了一圈。

    第二轮八道菜上来,霍宝认出炸鹌鹑、蒸鹅这两样,不用说,这是后世不再出现的“禽八珍”。

    除了鹅是家禽,其他都是保护动物,想吃也没地方吃去。

    禽肉瘦,骨头多,霍宝没耐心,尝了一圈撂下筷子。

    第三轮八道菜上来,就都是后世吃过的,燕窝、鱼翅、海参、鲍鱼、鱼肚、鱼骨、海豹、狗鱼,这是“海八珍”。

    没有霍宝喜欢的,就只夹了几片鱼肚吃了。

    霍宝吃的从容,薛孝却看得心里没底。

    不是乡野出身么?

    这吃席最显教养,之前在黑蟒山、四方客栈那种吃席不算席,只能说是果腹。

    眼前这可是“至尊八珍席”,就是金陵城这繁盛之地,也是独一份。

    一个乡野小儿,还是大肚汉,见了这山珍海味,不是该开了眼界,大吃特吃么?

    怎么倒像是都认识,还有喜好?

    第四轮八道菜上来,都是浓油赤酱的大菜,驼峰、熊掌、猩唇、象拔、豹胎、的犀尾、鹿筋,这是“山八珍”。

    霍宝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今最喜大荤。

    除了猩唇、豹胎两样没动,其他的霍宝都吃了大半。

    薛孝安排这顿“至尊八珍席”,本是为了给霍宝一个下马威。

    之前在黑蟒山,诸人行事以霍五为首,小辈以霍宝为尊,他就不服气。

    凭什么?

    只是他与林瑾身份尴尬,马驹子都不争强,更没有他们争强的余地。

    等后来先来了徒三爷,后结盟邓健,霍宝多了两座靠山,更是提到头里。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