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创业伊始(1)-第2/3页





    “目前一共需要装修的面积是1800多方,装修合同造价总金额94万,前期款预付了 20%,我已让他们加班加点,反正整幢楼目前只有我们一家在用,无所谓晚上、中午的施工停止时间,他们也全部答应了,虽然加了一层、变更方案让进度有所放慢,不过很快就能迎头赶上。”

    常天浩点头表示嘉许:“11月底,最迟双十二前,两层办公楼的装修和家具、电脑及其他所有配置都必须到位,处于随时可投入运营的状态。”

    “这没问题,不过人手还得再加一点,现在只有我、老陈和会计三个人,还要时不时关注盘面,实在有些忙不过来,真的就差007了,人家都一个月没逛过街了。”

    “人力资源逐步到位吧,前台、行政、文员、人事、总务、出纳都应该要有,第二个司机也招募起来,暂时按10人编制处理,人员全划在通天科技和皮包公司里,这样你就可以轻松些。招人时务必注意,不要用一个地方出来的人,防止他们抱团,同时招聘不要一下子同时上岗,要成熟一个招募一个,这样先来的就有一点点资历——虽然这几天的资历优势也是扯淡,对了,每个人都规定3个月试用期,然后签一年合同,工资可以适当高于行业水平。”

    他由衷感慨,“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当老总确实没那么容易,要不是你盯着,我估计得疯了……”

    废话,经营一个公司当然不容易,资金和市场是个严峻考验,管理更如此,但创业阶段不可能引入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只能事必躬亲、直接打磨,无论对重生的常天浩还是对土著的王慧玲而言,都是全新课题。

    好在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两人在公司里耳濡目染多了,基本上也明白内部管理是怎么回事,现在要做的绝不是折腾所谓的高大上现代管理制度,现在是尽可能照猫画虎,把公司班底建立起来,尽快实现运作。

    现在搭建架构吃力,后期就省心省力;现在贪图安逸直接引入一个管理班子,那后期层出不穷的问题足够让人头疼。

    创业从来不单是项目和资金的事,因迅速扩张、团队凝聚力不足而导管理不善的公司难道还少么?

    所以常天浩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先把队伍建起来,慢慢在筹建期工作中考察能力、合理调度,然后再上项目,至于期间养人的费用——他出的起,这大概算是唯一一点优势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人员也物色了几个,还有些还在审核简历,你要不要把关下?”

    “这些都是你的职权,我不管,等项目负责人上线我再来管。”常天浩故意刮了下她的鼻子,“权力都下放了,筹建期人员要是搭配不合理、不协调,那就只能召开董事会换老总了……”

    “切,才不会给你这个机会。”

    “另外,筹建期的税务筹划、工商管理也要搞好。购买的车辆、缴纳的牌照费、购置税等费用全部进入皮包公司账目,装修费用也做到这几家公司里,先把亏损数做出来,等投机获利后再冲正,综合降低税收负担,告诉会计,所有固定资产折旧都用最快速度。”

    按照会计原理,车辆、装修等都应该分若干年摊销,而牌照、购置税和低值资产(部分办公用品、办公家具)可在当年直接计提,把这些全装入皮包公司账目后,相当于要承担200多万开支,平均分解在4个公司上会形成50多万亏损,到时候再把期货操作的盈利装进去,两相抵消后就能把所得税应税额度大幅度降低。

    因为皮包公司没有其他正常业务,不涉及增值税和营业税,只要把所得税弄平,税务账目就是清晰而简单的,就算将来出什么问题,皮包公司也与通天科技或息壤投资两个主体毫无关系——完美地实现了隔离。

    这是常天浩将对冲思路运用在公司经营上的思路,虽然早期民营企业都是野蛮生长,偷税漏税都不算什么,但能避开就避开些。

    王慧玲对此都点头认可。

    然后常天浩把一个文件夹递了过去,笑道:“你看看,这是我为通天科技拟定的工作计划和经营方案,也是该公司未来要走的思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