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地潭棺椁-第2/3页





    贺长卿看着眼前长廊外侧的那个圆筒:“在周围找找,肯定有什么机关是可以将转动停下来的,我们不能冒险就这么跳下去,而且,刑穴深着呢,不止这么点距离,前面还有条路,他潜他的水潭,我们走我们的路。”

    尉迟然此时明白,原来贺长卿是故意先以此甩开侯振邦,先他一步。既然侯振邦判断错误,就让他错到底,这样也可以为他们赢得时间。

    两人一番查找之后,并没有发现外面有任何机关,但姜始终还是老的辣,贺长卿发现了长廊中的长明灯有些蹊跷,每一盏长明灯似乎都可以扭动,于是和尉迟然一起,挨个转动了长廊两侧的长明灯。

    长明灯全部被扭动之后,长廊表层的圆筒停止了顺时针转动,开始倒转,逆时针转动,转动的同时,两人惊讶地发现圆筒竟然朝着对面的入口缓慢移动,尽头的位置缓缓地与对面洞口开始对接。

    尉迟然很是惊讶,没想到那个时代的人,还是异道的人竟然可以使用这种法子,将悬崖两端的路结合起来。

    而此时,侯振邦正潜在水中,四下寻找,因为他很清楚要打开刑穴内的棺椁,必须要从石台之下去寻找机关。而在石台棺椁上的土行孙仰头看着上方正在转动朝着另外一端对接的圆筒,着急地尖叫起来。

    水中的侯振邦根本听不到土行孙的尖叫,他正仔细看着水中用来支撑石台的那根石柱,石柱上雕刻着一只面目狰狞的怪物,而怪物浑身上下有很多地方是松动的,摸起来像是机关,应该可以通过某种顺序按下后,开启上面的棺椁。

    可侯振邦根本毫无头绪,他只得浮出水面,刚冒出头,就看到土行孙仰头尖叫,他也抬头一看,发现圆筒与另外一端对接之后,暗叫不好,赶紧爬上石台。

    可是下来容易上去难,就算侯振邦此时顺着峭壁爬上去,也得花不少的时间,这段时间内,说不定足够让贺长卿和尉迟然甩掉他了。

    虽说侯振邦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但此时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在下面寻找,无论如何都要打开机关,万一这就是李吟风的棺椁,万一这里面就藏着丁甲壶呢?

    再说贺长卿和尉迟然通过走廊进入对面的洞穴之后,就看到一面光滑的石壁,碧绿色的石壁是半透明的,里面似乎还有什么东西,凑近去看好像是字。

    尉迟然摸着石壁:“师父,这些字怎么会藏在石壁之内呢?”

    贺长卿将头灯抵近石壁,仔细看着,从左至右,看了足足有一个多小时,而尉迟然也看不懂里面那些稀奇古怪的文字,因为那些不仅是文言文,而且混杂了不少铁衣门的密讳在其中。

    当贺长卿终于看完后,他掏出水壶来喝着,脸色显得很难看。

    尉迟然上前问:“师父,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贺长卿半天才回答:“这是一面谶纬壁,以前也有人称这个叫天言书,谶纬是谶言和纬书的合称,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解释,就是,谶自谶,纬自纬,非一类也。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纬者,经之支流,衍及旁支。渐杂以数术之言,即不知作者为谁,因附合以神其说。”

    尉迟然没有全听明白,只得摇头。

    在《说文解字》中,对谶的解释是——谶,验也。有徵验之书,河洛所出书曰。而汉代学者张衡则认为:“立言于前,有徵于后,故智者贵焉,谓之谶书。”所以,谶是指某些应验的语言。而在中国古代预言社会人事发展走向的神秘语言文字或物象,源于方士,而方士也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可以接触神仙的人,亦或者是神的代言人。

    最早有记录的谶言就是关于秦朝灭亡的五个字——亡秦者胡也。

    尉迟然明白后问:“那么纬书又是什么?”

    贺长卿解释道:“就是对经书的一种神秘解说,从现代的角度来说,验证之后,大部分都算是阴谋论吧,可以归纳为阴谋论的一种。”

    谶纬后来被归纳为一门学问,而现今公认这门学问兴盛于汉朝。之所以兴起,是因为汉武帝之后这种思想随今文经学的推广开始膨胀,毕竟谶纬的思想源泉是天人感应,这种思想将人事、天命以及当时的一些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认为君主大臣的活动会导致自然界的变化,也就是所谓的灾异祥瑞。因此,汉武帝可人也十分推崇谶纬,他求长生,喜欢方士,求神问仙,进行了许多与谶纬有关联的迷信活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