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讨建奴复神京檄



  长江上,兵船穿梭,从湖广、江西,贵州来的军队,陆续抵达扬州附近。

  在赵铭传旨各镇,将要北伐,令各镇抽调精兵随行后,各藩都积极响应。

  不积极不行,周国刚称臣,摄政王威望如日中天,而且又是以北伐为借口来调动大军。

  这谁敢不从?

  若是敢拒绝出兵,赵铭立时就能扣他一顶大帽,借机夺取其藩地,废其爵位。

  一时间,扬州城外,军营遍布,营中传出天南海北之声。

  这时,赵铭身穿龙袍,头戴翼善冠,披着黑色大氅,站在扬州城头,俯瞰城外军队。

  一旁大学时顾炎武道:“殿下,各方接到旨意后,都已经派兵赶来。如今鄂王、唐王、粤王、金声桓、高一功的人马已经道了扬州城外驻扎。”

  赵铭不禁意外道:“朱聿鐭居然来这么早?”

  顾炎武道:“估计是担心朝廷借口废藩,不想落下口实,所以积极赶来。算脚程,赣州的金声桓,比他要近很多,却是唐王的军队,先赶来扬州。”

  赵铭露出满意的微笑,“算他识相!”

  顾炎武却继续道:“不过,唐王派来的兵马却不多,只有三千人,且并非什么精锐。”

  “粤王和鄂王呢?”赵铭问道。

  顾炎武道:“他们来得也很早,不过派遣的兵马都不多。三藩合起来,才一万兵,还比不上金声桓一家。”

  赵铭心情不错,摆了摆手,“算了!孤王也没指望,靠他们打仗。”

  赵铭看着城外绵延的军营,密密麻麻的人群,遂即问道:“各藩来多少兵马,兵部统计过吗?”

  顾炎武道:“兵部初步统计,唐藩三千,鄂藩三千,粤藩三千,金声桓一万,高一功一万,袁宗第六千,郝摇旗六千,汉国水师一万,延平藩水师一万。另外定西王,也率领一万兵马,在湖广上船,用不了半月,就会抵达扬州。各藩兵合计七万余众。”

  “李定国也出兵了!”赵铭喜道,“那感情好!正好来扬州过年!”

  东清军队大概三十万,而赵铭调集七万藩兵,再调集三十万禁军,扫灭东清定然没有问题。

  一时间,赵铭不禁心情大好,只待各路兵马到齐,便立时出兵。

  1659年,永历三年,正月新年。

  赵铭以大明摄政王的身份,接受了琉球、安南、日本等国使臣,以及大明文武百官的朝拜。

  在朝拜结束后,赵铭遂即举行宴会,并于扬州城郊,校阅禁军,以及诸镇藩兵。

  大明兵威之盛,震慑各国使臣,也令群臣拜服,摄政王声威如日中天。

  永历三年,正月十五,上元节刚过。

  赵铭便在扬州郊外祭天,发布,檄告山东、河南、河北,曰:“毅宗在世,汉祚渐微,奴趁我隙,窃据神器,今十六载矣!”

  “昔日,奴兵南下,百姓生灵,文化服章,几於泯灭。孤起于东南,矢志不渝,拯国将坠,再造区夏,方存国半壁。”

  “今南国已定,然北国尚为奴据。孤闻山东河北之民,饱受奴役之苦,士民倒悬,常中夜落泪。”

  “孤受皇帝之托,代天行事,誓复汉疆,拯救黎民。”

  “燕赵齐鲁韩魏,汉之故土。孤彦观宇内,皆为明臣,独建奴不臣。”

  “孤是以亲率六师,数道并进,龚行天罚,以讨建奴!”

  “王师北进,恢复汉疆,燕赵齐鲁俊杰,当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天下之大势,纠合壮徒,响应王师,共讨建奴!”

  “今日大兵北进,凡举城而降着,前错不究,凡敢于执兵抗王师,剃发左衽者,立斩不赦。”

  “各具宣布,咸使知闻。”

  檄文一发,天下震动,早已经集结于江北的明军,立时向前线进发。

  三十万禁军,五万藩兵,士气高昂,铺天盖地的向徐州进发,于此同时,两万水军,自崇明启航,浩浩荡荡的扑向北京。

  三十七万大军,诈称八十万,滚滚北上,震动齐鲁。

  一时间,从扬州至淮安的大运河上,兵船堵塞河道,两岸大军加上民夫,绵延百里的进军,声势极为浩大。

  明军大举北伐,东清各地立时陷入恐慌之中,洛阳两顺王,瑟瑟发抖,徐州守将岳乐,紧闭城门,作势坚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