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汉王摄政



  永历立朝,有神宗一脉的身份,加之朱以海的诏书,政权的交接还算顺利。

  赵铭驻扎重兵于南直隶,对南京戒严,整个南京城,以及周边都十分稳定。

  不过,虽然如此,赵铭却并未放松警惕,而是以清军攻入江北,兵临长江为由,继续保持着对南京的戒严。

  去岁末,阿济格乘着唐鲁纷纷,趁机发大兵十万,涌入江北劫掠。

  因江北精兵,都在与隆武作战,所以清军连战连捷,破十余城,逼近扬州一线。

  明朝内部纷乱,无暇顾及江北,至今并未派遣援兵救援江北,清军没有威胁,便于江北驻扎下来。

  永历立朝后,朝中有江北籍官员奏请,发兵驱逐江北清军,赵铭都压了下来。

  ……

  湖广,武昌。

  堵胤锡、郑成功、高一功等人,聚集一堂。

  这时,堵胤锡看完赵铭书信,不禁沉声道:“汉王解释了灵谷寺之变,以及废立之事!你们怎么看?”

  高一功无感道:“只要之前条件未变,南京的事情,我不管!”

  郑成功道:“如此一来,南京朝廷便落入赵博安一人之手,非我等幸事!”

  堵胤锡道:“确实如此!不过,事已至此,也只能接受这一事实。毕竟,以我们的实力,此时也无法抗拒汉王,并不能改变,不如保存实力!”

  说完,堵胤锡看向郑成功道:“延平王与汉王相熟,可知道汉王,到底是何为人?他废朱以海,立桂王为帝,到底是出于公心,还是私意?”

  郑成功沉着脸,不快道:“我与他不熟!”并不愿意分析赵铭。

  堵胤锡见此也不多言,遂即道:“汉王承诺条件不变,还会举荐我和姜阁老入阁!若是,两位没有什么想法,那我就给汉王回信,表示湖广承认桂王为大明皇帝!”

  ……

  江西,赣州。

  唐王朱聿鐭看了赵铭书信,对旁边金声桓道:“赵博安狼子野心,废立皇帝,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金声桓不禁道:“殿下,如今汉王势大,我们只能臣服于南京,承认桂王为皇帝!”

  赵铭给金声桓写了私信,承诺只有他不添乱,就将赣南封给他。

  朱聿鐭却恨极赵铭,“孤王不甘心!朱以海自作自受,孤对他一点也不同情,可是孤不能容忍,赵博安窃取大明的江山啊!”

  金声桓闻语,忙道:“殿下,如今汉王势大,公然对抗汉王,必然为其所灭。眼下只能隐忍,卧薪尝胆,等天下人看清他的面目,再行打算!”

  朱聿鐭一脸懊恼,一拳砸在桌上,“唉!好吧!孤就再忍耐一段时间!”

  ……

  西南,贵阳。

  李定国看着赵铭书信,不禁皱起眉头,废了建武皇帝,又立永历皇帝,汉王意欲何为?

  若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立个年幼的宗室,岂不更加方便?难得真像信中所说,是为了还位于神宗一脉,结束天下动乱。

  李定国摇了摇头,“算了!且先看看汉王今后行事,若有大逆不道之举,定然伐之!”

  ……

  七月一日,在朱由榔登基一个半月之后,随着湖广、江西、西南各方势力送来奏疏,宣布承认永历为大明皇帝,赵铭终于逐渐放松了对南京的管控,并开始了下一步动作。

  清晨,奉天殿上,朱由榔身穿龙袍,高坐于皇位上。

  南京城中,文武百官,站立于大殿两侧,汉王赵铭则跪拜于地,听着太监宣读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得众臣公拥戴,登皇帝大位,欲中兴大明,复兴祖宗基业,然朕少时正逢板荡,未曾蒙学,不知国事。近来处理政务,力不从心。昔为王,不过误己,今为帝,乃误国!朕每思之,深感忧郁。”

  “朝中汉王赵铭,威望素著,护国有功,治国有方,名在当世,功在千秋,德才兼备。朕闻昔者周公摄政,践阼而治。今朕初登大宝,不善理政,念国中良相、固特立摄政,以辅朝政。”

  “今册封,汉王赵铭,为大明摄政,执掌朝政。众卿视之如朕!钦哉!”

  太监朗声读完,朱由榔满脸堆笑,伸手催促道:“爱卿快快接旨啊!”

  近一个多月来,朱由榔被朝中大臣可算是折腾惨了,鸡没叫就起来洗漱,准备上朝,散朝后,又要听大臣汇报,批阅堆积如山的奏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