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咸阳立朝



    洪承畴下了骊山,来到周军大营,吴三桂闻之,不禁大喜,要不是他穿戴整齐正与属下商议,差点就跣足出迎。

    吴三桂与洪承畴乃是老熟人,曾在洪承畴手下效过力,知道洪承畴的能力。

    因此洪承畴来投,他还是很高兴。

    时下,吴三桂虽击败了姜襄,但是周军远道而来,粮食补给困难,需要翻越秦岭,走数千里的栈道,才能运来关中,后勤压力巨大。

    如今,姜襄困守山头,吴三桂一时间,无法解决,也是进退两难。

    这时,吴三桂得知洪承畴的来意后,顿时大喜过望,抚掌欢笑,携手入帐。

    经过短暂又十分愉快的商议后,吴三桂接受了姜襄的条件。

    姜襄乃是山西的地头蛇,吴三桂周国新立,需要姜襄为他镇守河东,抵御阿济格。

    因此,吴三桂同意姜襄镇守河东,军队不接受改变,河东官员由姜襄举荐,只不过还没当热乎的“晋王”不能再当,被降下一级,改为平东郡王。

    毕竟吴三桂才是周王,姜襄岂能还称晋王。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姜襄今后叛乱,须送王妃和王世子,前往西安为质子。

    洪承畴得了答复,连夜返回骊山大营,向姜襄禀报吴三桂的条件。

    如今姜襄其实没多少选择,投靠东清,不如投靠吴三桂,于是便招来部将和谋士商议。

    八月十日,大清晴天,数万周军在骊山脚下,列成军阵,旌旗招展,旗幡如云。

    这时,从骊山上,一片人潮,仿佛泥石流般漫野而下。

    姜襄在近百晋军将校的催拥下,领着六万晋军,前来投降。

    这时,身穿金甲的吴三桂,威风凛凛的驻立于大纛旗下,待姜襄打马过来,顿时领着千余精骑迎上。

    姜襄身后大军,在山脚下停止,他则领着心腹将领,奔驰向前。

    两人相距三十步时,齐齐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吴三桂大笑着张开双臂,“哈哈哈,姜兄!”

    姜襄快步迎上,满脸微笑,“哈哈哈~周王~”

    吴三桂托住姜襄要下拜的双手,满脸真诚道:“今日之后,你我兄弟联手,荡平天下,指日可待啊!”

    姜襄动情道:“敢不效死!”

    “哈哈哈~”骊山脚下,周晋两军的尸骨未寒,吴三桂却拉着姜襄的手,使劲的摇晃,两人双眸对视,激情四射,似乎根本没有打过一仗,好得如同穿一条裤子的兄弟一般。

    陕西,乾州。

    一名骑兵疾驰而来,进入孟乔芳的大营。

    “什么?”帅帐内,孟乔芳满脸震惊,“姜襄投靠吴三桂了。”

    帅帐内,张勇等将,都是面面相觑,就在方才,他们为了支持姜襄,还袭击了一支周军的运粮队。

    “大帅!周军传来指令,让大帅前往咸阳听命。”骑兵跪地禀报。

    这时孟熊臣知道了孟乔芳的路数,以为孟乔芳又要投靠吴三桂,于是忙说道:“父帅,姜襄都投靠了吴三桂,父帅还是尽快前往咸阳吧!”

    孟乔芳却沉默不语,王永镇和姜襄的失败,令孟乔芳整个人都好了。

    “王永镇拥兵十万,又是关中势力,极有可能夺取关中,可却失败了。姜襄率河东之众,兼并王永镇之军,声威之盛,却败给了吴三桂。现在吴三桂,也未必长久。两顺王已经投靠了东清,近日有消息传来本帅这里,言阿济格有意趁着关中大乱,收取河东和关中之地。本帅还是再等一等!”孟乔芳被王永镇和姜襄接连失败,搞得有点怕了。

    西安被福临一把大火烧了大半,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吴三桂暂时驻扎于咸阳,传檄关陇各地,令各州县官员,大小军阀,还有各路义军首领,前来咸阳听命。

    骊山一战,周军击败了晋军,吴三桂声威大振。

    关陇之地,各地军阀和官员,畏惧于周军的兵威,陆续前来咸阳,拜见吴三桂,送来人质,宣示效忠于周国。

    时间到九月初,整个关陇地区,只剩下三股势力,没有臣服于周国。

    第一股是兵败后,逃到宁夏的王永镇,第二股是撤退到会宁的孟乔芳,第三股则是活动于兰州、甘州、凉州的回回义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