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 核炸弹吓不倒苏联人民 五-第2/3页





    “可以在夜间行动,出动两架ju.88轰炸机投掷照明弹就是了。”西伯利亚方面军的参谋长刘斐建议道,刘斐虽然不是空军出身,但是对地空配合作战并不陌生,又在西伯利亚呆了三年,对这里冬季的长夜和夏季的白夜再熟悉不过了。现在虽然是初春,但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这里的白天时间仍然很短,只有几个小时。而这几个小时又是苏军防空最严密的时段,不仅所有的高射火力都处于战斗状态,而且苏军基本不会在地面活动,都猫在战壕和防空洞里面不出头,核爆的效果肯定不会太好,不如等到天黑下来再行动。

    由于这段时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前线非常平静,所以苏军官兵也不是整天蹲在战壕里面严阵以待,天黑以后还是会出来活动活动的。而且苏军防线内的部队调动和物资输送也都在天黑后进行,所以选择夜晚投掷核弹的效果最好。

    为了迷惑苏军,施剑飞还提出在今后几天的白天连续出动飞机空袭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要塞。通常在大规模空袭过后,苏军一定会从隐蔽地点钻出来进行休整工事、救治伤员等工作,这个时候进行核爆的效果最好。

    就这样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拟定出一个初步的计划。从西伯利亚方面军和战略空军前敌指挥部接到进行核攻击任务的第二天,也就是1936年3月31日开始。原本平静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前线就重新引来了纷飞的战火。

    ……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要塞,别洛夫在位于地堡里面的东方面军司令部里来回踱步,他的心情非常紧张。华军对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要塞的大轰炸已经持续三天个白天了,炸弹好像雨点一样落下,好像沉闷的打雷声音一样的轰鸣声在他的耳边萦绕。虽然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要塞的坚固工事不太容易被摧毁,但这并不表明轰炸不会给要塞带来破坏。

    事实上,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要塞并没有外表看上去那么坚固,身为东方面军的司令员,他非常清楚这一点。因为这座要塞是在世界革命形势吃紧。苏联缺乏足够的建筑材料和钢铁的情况下修建的。在貌似坚不可摧的外表下面,其实是一堆偷工减料的产物。曾经负责修建要塞的工兵指挥官曾经私下向他报告,修建要塞时。他们得到的钢筋都比标准细了一圈儿,而且钢筋的成分可能有问题,强度明显不够!另外,也没有足够的高质量水泥来浇筑要塞的主要防护板。不得已之下。只能用水泥包裹砖墙的办法修建要塞。那些从外面看上去好像是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而成的。厚达10米的要塞核心堡垒外壁,其实都是“夹心饼干”,两堵50公分厚的钢筋混凝土板中间是厚达9米的砖墙!这样的防御最多只相当于3米厚的标准钢筋混凝土板,如果换算成钢板的话,大概相当于200多毫米的均质钢板。虽然足够抵御大部分陆军火炮的轰击,但是顶不住用海军舰炮改装的列车炮。

    而且这还是比较坚固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要塞核心堡垒外壁的防御,它的顶部装甲更为薄弱,不过是3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板加上几米厚的泥土罢了。看上去挺像那么回事儿。但是中国人如果真的用大口径列车炮来轰击的话,还是能轻而易举将其摧毁的。如果中国人用那个什么据说威力相当于20000吨tnt炸药爆炸的核裂变炸弹进行轰炸。恐怕就更抵挡不住了……

    更让别洛夫感到担心的,还有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要塞外围筑垒地区上面的苏军。他们可没有厚厚的“墙壁”保护,只有普通的堑壕、防炮工事、火力点、反坦克壕沟和各种障碍物,用来抵御中国人的地面部队进攻都有点勉强——如果他们决心付出一定的伤亡,还是能拿下要塞外围筑垒防御地带的。如果核裂变炸弹轰击,恐怕能将相当大的一片区域夷为平地吧?

    这个时候,爆炸声已经渐渐稀疏起来了。别洛夫抬起头看了看墙壁上的挂钟,现在已经是下午3点30分了,现在西伯利亚的白天很短,外面的天色应该很快要暗下来了吧?等到天黑了就安全了,中国人的飞机不会在晚上浪费炸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