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 饥饿的人民共和国 九还有月票吗?-第2/4页





    ……

    对于在阿姆利则一带的中国反革命军队来说,印度反革命分子的争相来投,的确给了他们战胜印度革命军队的信心。本来以为深入敌境后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没想到从克什米尔邦一路打到东旁遮普邦,都没有见着“人民”的影子,光看见欢欣鼓舞的反革命了。在旁遮普邦的锡克族反革命分子们的帮助下,他们的进攻准备工作进行的极为顺利。一门门大炮在阿姆利则城外的麦田当中仰起了长长的脖子。战位上的弹药堆得满满当当。其中就有一多半是自带干粮的锡克族反革命帮着搬运的!大队大队的华军步兵已经进入距离印军前沿阵地不到3000米的出发阵地,他们中间还夹杂着不少头上抱着红布满脸络腮胡子的红头阿三,这些大多是漏网的前英印军队里面的锡克族士兵。现在的身份则是为中国侵略者卖命的伪军。手里熟练地摆弄着38式步枪(从后勤部队和炮兵那里搜罗来的),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印军的阵地就在阿姆利则城以西不到10公里的平原上面展开,由北到南摆开4个步兵军,阵地展开了有40多公里。但由于时间仓促,他们来不及构建大纵深的坚固防御体系,只有几条单薄的战壕,也没有利用木材加固。深度不过一米出头。在战壕前面也没有布置铁丝网、壕沟、雷区等障碍物。不过印军近卫集团军到底是精锐,虽然仓促之下来不及修筑坚固的工事,但是一线的火力配备还是相当绵密的。所有在拉合尔时补充进部队的西旁遮普邦地方部队的官兵也都至于政工干部和保卫战士们的严密监视之下。

    大概也是因为时间仓促的缘故,两军阵地中间宽度达3000米的中间地带上面的农作物、树林和村落并没有被清除干净。特别是长在地里面差不多已经完全成熟的麦子,几乎无边无际地挡在印军阵地前面,对印军官兵的视线形成了遮挡。为了将这里的麦子清理干净。印军派出了大批的步兵向盘踞在麦田里面的华军警戒幕压迫过去。但是华军也针锋相对派出了大股步兵应战。结果两军又在无边无垠的麦田当中展开了连番血战。

    战至24日临晨华军进攻发起之前,印军仅仅将他们阵地前面五六百米的麦田清理干净,再往前就是华军控制下的大片麦田了。如果他们的视线能够穿透这一片片麦子的话,就会看到不计其数的华军步兵正在麦田当中匍匐前进,每个人身上的武器弹药都挂得满满当当的,偶尔还有身强力壮的华军士兵拖着迫击炮和无后座力炮向前艰难地爬行。为了在第一次攻势中就形成突破,薛岳也下足了本钱,一次性就投入了9个步兵团的近25000名步兵!其中位于战线中间的则是第10步兵军的第29师的三个团。位于战线南北两翼的分别是第2山地军第6山地师所属的三个团,第9步兵军第26步兵师所属的三个团。在他们的身后。有13个师级或军级炮兵团的火力支援他们的进攻,超过700门大炮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准备发出怒吼!

    而他们对面的印军近卫集团军,只有区区192门压制火炮,在火力上面处于绝对的劣势。不过由于在之前的交手战中没有抓到俘虏,所以巴甫洛夫等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对手到底有多少人,也估计不出他们到底有多少门大炮。所以在这个大难马上就要临头的时刻,在巴甫洛夫的司令部里面,气氛虽然紧张,但并没有完全绝望。

    “根据之前交手战的情况分析,敌人的总兵力大约在10万上下,应该有两个普通的步兵军。他们估计最快会在明天天亮后发动进攻……司令员同志,您还有什么要交代给前线的部队吗?”近卫集团军参谋长沙拉波夫拿着一叠下面送上来的报告细细看了一会儿,扭头对巴甫洛夫说道。

    巴甫洛夫面沉如水,只是嗯了一声:“克什米尔谷地和锡亚尔科特至少有他们的一个军,这里应该只有两个军了,再多中国人大概也没有办法提供后勤保障了。”

    沙拉波夫点头:“他们现在已经是‘无后勤作战’了,只要我们能在这里坚持几天,中国人的弹药应该就会耗尽,到时候我们最少可以打个平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