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 驱虎 三 还有月票吗?-第2/4页





    白崇禧稍稍愣了下,随即点点头,日本即使拼了命来和中国作战也没有多少胜利的希望,除非苏联能在西线战场创造奇迹,否则就是中美夹攻日本。唯一的出路就是“躲”到澳洲去,英国人现在就剩最后一口气了,所以澳洲是肯定守不住的。那些澳洲以后,日本就有退路了,即使本土和南洋群岛统统沦陷,他们也能在澳大利亚重新建国。至于中国追杀到澳洲去的可能性倒不太大,毕竟战后中国不过是世界第三强国,美德两国都不会希望中国拥有太大的领土和太多的资源……

    看到没有人再提出建议,常瑞青神色严肃地道:“对日政策就先定下来了,一是要做好一战的准备;二是驱虎吞狼,促使他们南下澳洲。”他又扫了眼众人,接着说道:“三嘛,还是要给他们一点幻想……中日都是gcd领导下的亚洲国家,又同文同种,是东亚文明的栋梁,不应该自相残杀。如果日本gcd可以改变苏维埃革命的路线,改走国家社会主义道路,中日两国两党完全可以和平共处,成为共同抵抗西方文明入侵东方的盟友。”

    在座的众人互相看看,谁都没有对常瑞青的话提出异议。他们心里都明白,东方世界只能有一个领袖。所以中日在战后成为盟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现在抛出这个政策不过是暂时稳住日本人。高品质更新就在因为大中华联邦在实现中日一体之前,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要解决。那就是印度!这次常瑞青把白崇禧、彭d怀和林祚大从前线召回,就是要讨论对付印度的。

    “健生、石穿、阳春,你们对印度和中东战场有什么看法?”常瑞青直入主题了。

    “耀如,从印度红军在中东战场的表现来看,中亚m斯林和印度m斯林肯定是打不过他们的。”白崇禧斟酌着说:“如果我们一定要消灭印g政权,恐怕必须出动三百万以上的国防军,而且也不一定会得手。因为印度民众还是非常拥护印g的。”

    常瑞青微微点头,印度现在的情况有点像历史上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鲁易是伟大领袖,印度gcd光荣正确。领导3.5亿印度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婆罗门封建主义、国大党官僚资本主义),又雄赳赳、气昂昂出兵中东打败了一百多万英美联军。而且眼下的印g还没有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根据情报,这是托洛茨基向鲁易提出暂时不要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因为托洛茨基认为印度农业的积累不足,耕种方式也非常原始。人均耕地面积又小。如果硬要盲目推行集体化政策,代价肯定比苏联当年更惨重。类似的话历史上赫秃子也和太祖讲过,不过鲁易倒是勉强听进去了,所以现在印度人民还是耕者有其田的,因此绝大部分都衷心拥护gcd拥护“鲁太祖”的。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如果一定要“征服”印度也不是办不到,但是代价肯定不小,而且现在的印度又有什么值得中国付出太多东西呢?这个国家千百年来积累下的财富要么在革命战争中毁灭。要么就被逃离印度的上层阶级带走,而且印度的自然资源也不算丰富。不过是可耕地面积大一些,但十之**又非常贫瘠,只有印度西北的旁遮普地区能算得上土地肥沃。

    不过这样的肥沃土地对现在大中华联邦来说也不算什么。本来常瑞青也以为温暖湿润的土地必然肥沃,不过当上中国总理后他才从农业部送上来的报告中了解到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南方湿润地区的土地往往非常贫瘠,因为太多的雨水黑带走土地中的矿物质形成不适宜粮食生产的红土地,除非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比如爪哇岛的火山泥就很肥沃,尼罗河每年也会给埃及带来非常肥沃的泥土),一般情况下热带地区的粮食亩产量都不高。而且温暖的气候虽然有利于植物生长,但对粮食作为的生长没有什么好处,虽然可以长出双季稻、三季稻,但是每一季的亩产都不高,费时费力没有多少效益,还不如用来种植某些经济作物比较实惠。

    倒是某些高纬度地区,只要不是太冷同时又能解决灌溉水源问题,通常都是肥沃的产量区。比如另一个时空的中国东北、哈萨克斯坦、乌克兰、波兰、俄罗斯的南西伯利亚和伏尔加河流域都是重要的产量区,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土地也非常肥沃,只是由于人口太少开发不足而没有产出太多的粮食,另外哈萨克斯坦和南西伯利亚的人口也不多,土地资源同样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所以大中华联邦的粮食安全用不着依赖印度阿三的那几亩薄田,只要搞好西伯利亚、远东和中亚的农业开发就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