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 希特勒的两线作战-第2/4页





    希特勒确实希望同法国一战,德国陆军很快就要达到实力巅峰了,100个装甲掷弹兵师和20个装甲师的强大突击力量绝对能摧毁法兰西。而且德国还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空军(虽然柏林隔三差五就要被苏联的tb3轰炸),足够从空中瘫痪法国机械化部队的调动。但是在如何挑起战争的问题上,希特勒却很伤脑筋,因为眼下的德意志帝国也是一个……万恶的民主国家!

    是的,现在的德国毫无疑问是民主的,要不然希特勒最憎恨的犹太资本家怎么能当外交部长?实际上执政10年来,这位历史上的大独裁者着一直在走民主宪政的邪路。倒不是希特勒改正归邪了,而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自1924年来,德国的政治格局就是政党力量和国防军共治。国防军的老大是兴登堡总统,老二是总参谋长鲁登道夫。希特勒这个文职国防部长没有实际的兵权,而且他也不是国家元首,如果德国要走独裁专制的道路,能当独裁者的只能是兴登堡!所以希特勒先生自始至终都高举着民主宪政的旗帜。而纳粹党,呃,到目前为止还被英美的政治分析家们归类为和中国gcd差不多的温和的左翼社会主义民主政党,代表的是德国工人阶级的利益。也没有什么人把纳粹党和意大利的法西斯党等同起来,更没有德国法西斯一说……

    所以希特勒和纳粹党,现在需要一个能够说服整个德国的开战借口。如果能让法国主动挑起战争就更理想了。而联合意大利威胁法国,就是制造开战借口的第一步,在把墨索里尼拉拢成反法盟友后,希特勒还计划支持西班牙保皇派和长枪党作乱推翻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把西班牙变成德国和意大利的同盟。这样法国就将处于三面被围的状态。而且希特勒还估计,法国很可能武装干涉西班牙内乱,这样西班牙内乱则变成法德开战的导火索。即使法国在西班牙问题上能忍住。墨索里尼也一定有办法搞出一个开战的借口。

    此外,为了确保德军能够最大程度集中力量进攻法国,希特勒还需要中国在东线战场上发动进攻牵制苏联的兵力。

    希特勒停下脚步。沉默地思索了一会儿,突然提高嗓门说道:“拉特瑙先生,您立刻和戈林先生一起跑一趟罗马,邀请墨索里尼首相来柏林参加中英德三国领导人的会议……你们告诉墨索里尼。德国欢迎意大利重返反对第三国际的阵营。而且德国还会援助意大利10个装甲掷弹兵师的装备和100万吨石油。同时支持意大利成为阿比尼西亚和君士坦丁堡的主人!”

    “把君士坦丁堡给意大利?!呵呵……我想墨索里尼一定会迫不及待加入战争的。”拉特瑙笑道。“而且墨索里尼是一个真正的独裁者……在某些方面他是很有办法的。”

    看到自己的心思被人看穿,希特勒露出了阴冷的笑容:“呵呵,所以只要有了墨索里尼的加入,我们就不难找到同法国开战的借口了!”

    1934年1月21日,就在拉特瑙和戈林两个大胖子带着希特勒的条件再一次前往罗马的时候,法国总理达拉第也借道叙利亚,秘密前往苏联控制下的东罗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同苏联领袖托洛茨基展开秘密谈判。

    谈判进行了整整三天。达拉第向苏联提出了包括承担前沙俄政府债务、赔偿法国公民在苏俄革命中的财产损失、停止支持法国gcd、法属印度支那gcd、确保日本不会进攻法属印度支那等一系列不尽合理的条件,同时又坚决不同意和苏联签署旨在反对德国的同盟。只答应驱逐白俄和白色波兰分子,并且签订一份《法苏互不侵犯条约》以及在秘密的情况下,向苏联提供机器设备和工业技术。

    托洛茨基对此则大失所望,一度想要中止谈判。但是在谈判的最后一天,德国外交部长拉特瑙访问罗马和墨索里尼同意加入对苏战争的消息传到君士坦丁堡。达拉第闻讯大惊失色,生怕德意结盟所针对的对象不是苏联而是法国,所以立刻在谈判中做出让步,同意搁置法苏间的经济纠纷,但仍然不同意和苏联签署具体军事同盟性质的反德条约。不过却答应向苏联提供更多的机器和派出工程师帮助苏联改进航空工业和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