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8 问鼎之大迂回-第3/4页





    而北洋军的第一方面军,也摆出了一副豁出去的架势,以参战军的三个师为先锋,直扑商丘而来。同时第三师也得到命令,要死守虞城到最后一兵一卒!北军的津浦路方面军也马上南下,抄击北伐军第一方面军的侧翼,以减轻陇海路方向上北军的压力。而在整个中原战场上,最先展开的还是围歼北军第三师的虞城之战。

    在虞城周围的阵地,一片炮火连天。现在负责主攻虞城的是由湘军改编而来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该军军长是常瑞青的保定一期师兄,现在也是常瑞青的保定系成员,人送外号“唐和尚”的唐生智。第十一军的参谋长则更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是原来保定军校的校长,在历史上有“祥瑞公”名号的蒋百里。

    蒋百里是浙江人,早年留学日本、德国,不过却属于北洋系统的边角料,虽然名气不小,不过官运却不佳。在1916年底的“府院之争”时,他是站在黎元洪一方的。在段祺瑞、徐树铮下野以后被任命为陆军次长,顶了徐树铮的缺,算是和徐树铮结了怨。后来段祺瑞、徐树铮再次上台,他这个陆军次长就只能下岗了。

    不过下台以后的蒋百里并没有对北洋死心,还留在北京城里。一边儿当他的新月派诗人,一边儿在等待复起的机会。等着等着,就错过了南方国民政府迅速崛起这一拨升官大潮了。等到他想起来要跟着孙中山干革命的时候,好位子都让人给占了!结果他就只好投靠了自己在保定的学生唐生智,当了个军参谋长,不过还是挂着中将军衔,大概是国民革命军十二个嫡系军里面级别最高的参谋长了。

    虽然只得到一个军参谋长的位子。但是蒋百里却还是尽心竭力在辅佐唐生智,在他们俩的努力下,拥有湘军老底子的第十一军很快就成了国民革命军里的劲旅之一了!所以王君皓才会将歼灭北洋第三师的任务交给这个军。

    为了攻打北洋第三师构筑的坚固工事。第十一军还临时加强了原来属于第八军的炮八团。加上建制内原有的炮十一团和三个迫击炮营,使得他们的火力全面压倒了仅携带了一个炮营的北军第三师。但是第三师这个北军第一精锐也是名不虚传,他们充分利用了北伐军“围点”的机会。围绕虞城城墙构筑起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而北伐军又没有大口径重炮,单凭75mm的山炮和80mm迫击炮根本没有办法给依托坚固工事死守的第三师步兵造成太大的损失。所以第十一军的屡次冲锋,都被对手击退!惨烈的战斗打了整整一天两夜,都没有形成有效突破,交战双方也都是伤亡惨重,算得上是北伐以来从未有过的恶战了。

    同时在虞城西面,由开封和兰考出发,沿着陇海铁路向商丘推进的北洋军参战军的三个师,和王君皓亲自指挥的两个军的打援部队也在商丘以西的平原上展开了决战!参战军是段祺瑞、徐树铮用西原借款采购日本军火、聘请日本教官精心打造出来的军队。在训练和装备上,绝对是中国第一流的军队,甚至不在北洋第三师之下!

    而王君皓指挥的第五军、第七军一个是福建陆军的底子,一个是粤军的底子。也有一定的战斗力,但是毕竟部队扩充太快。武器装备也算不上精良,部队训练也比不上参战军。虽然在数量上占有三倍的优势,但为了稳妥起见,还是采取了守势。在陇海路两侧的平原上挖壕据守,而曲同丰、傅良佐指挥的参战军也有些鲁莽的发动了冲击进攻,不过却在对方优势兵力的稳守下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但也远远没有到了耗尽战力的地步。

    双方在河南的战事,一时陷入了胶着。

    徐州的北伐军总司令部从陇海路激战开始之后,就进入了最繁忙的时候。常瑞青和卢逸轩都在作战室里支起了行军床,随时根据战局的发展和变化调整部署,制订新的作战计划。实际上那两张行军床也只是摆摆样子,作为几十万大军的统帅和参谋长,在这种时候是根本不可能合上眼睛去睡觉的!

    卢逸轩从泰安回来以后,几乎就整天趴在地图上,仔细用红蓝铅笔标注着双方在陇海路的战线,间或还要处理从其他地方传来的报告和消息。而常瑞青则是眉头紧皱,抱着胳膊围着一个巨大的沙盘台转圈。他要考虑的问题比卢逸轩还要多的多!他可不是单纯的军人,而是一个庞大的军政集团的首脑人物,他不仅要考虑如何战胜当面之敌,还要考虑怎么最大限度利用眼前的胜利,为今后自己完全掌控整个中国打下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