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作风问题-第2/2页





    梁锦成解释说,“你知道我是常年喜好收集文物的,这文物大都从哪里来?不说你们也清楚,自然是从古代陪葬品中来的是最多的。

    若是只凭着各家老祖宗的世代相传,古物必定早已破的不成样子了,所以现在有很多年代久远的古物,其实说白了都是一些盗墓人从古墓里发掘出来然后再拿到世面上来变卖的。”

    梁老先生说的认真,黄一天和刘成伟听的仔细,两人像是认真求教的小学生老老实实坐在沙发上听梁老先生细细解释其中学问。

    梁老先生说:“若是一般人,自然不能从一堆泥土上看出地底下到底有没有墓葬,可是我玩古物这么多年,对于盗墓的一些诀窍也算是领会一些。

    要判断一块地底下到底有没有古墓?古墓可能是哪个朝代的古墓?这里头的学问离不开“望闻问切”四个字。”

    黄一天道是一愣,“望闻问切”不是中医里头看病的要诀,怎么倒是跟盗墓这一行扯上关系了?

    梁老先生见黄一天脸上露出疑惑不解的样子,忙向他一一解释说:

    “这‘望’,就是望气,看风水,看草木,古代社会的人一般都比较迷信,信奉风水宝地之说,因此,陵墓也多选在风水宝地之中,如依山面水之处必然是墓葬聚集之地。”

    梁老先生这么一说,刘成伟当即回忆起来,刚才黄书记跟他一块经过挖起这块泥土的旅游项目工地时,工地不远处的确有一条河,四周地势呈现一个凸形状,工地正好处于最高处。

    梁老先生又说:

    “一般来说,墓葬周围的草木甚至泥土,都是判断是否有墓葬的重要依据。比如,有古墓的地方,由于泥土曾被翻掘和踩踏,庄稼的长势会比旁边的差一些。

    另外,下雪时,不同的地质也会留下不同的痕迹。而不像一般的平地,下雪后处处都是一样的平铺着相同厚度的白雪。”

    刘成伟忍不住在一旁连连点头,他心里不觉暗暗惊叹梁老先生说的实在是太巧合了,那片旅游项目工地原本的确是庄稼地,而那片地上的庄稼长势也的确比旁边明显差一些。

    梁锦成见两位领导想听,索性继续往下讲:

    “‘闻’就是闻气味,依照气味的不同来分辨某处是否有墓葬。例如秦汉时期的墓葬中,常被灌注水银和朱砂用于防腐;而唐宋之后的墓葬墙壁上通常涂抹有青膏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