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明星-第2/3页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胡集乡养殖场的养殖户们心情就像是过山车,从之前养殖场被人强行收购的无奈、沮丧、愤怒、迷茫到后来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养殖户们欢天喜地接受了该得赔偿款。同时,在饲料厂的龚老板积极努力下,胡集乡养殖场经过了一段时间休整后再次恢复原先红红火火经营局面。

    饲料厂依旧像以前一样给养殖户们提供苗鸡、饲料、防疫,等到鸡下蛋后由饲料厂统一收购,养殖户们除去成本一家每年少说有七八万收入。

    当时城里上班的工作人员月薪不过几百块,胡集乡胡集村老百姓年收入居然七八万?这在大部分人眼里赫然天文数字。

    一夜之间,胡集乡的养殖场成为当地政府扶持企业的模范范本,省、市、县三级党报和日报分别连篇累牍对胡集乡养殖场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行新闻报道。

    对于胡集乡的养殖户来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老百姓腰包里有钱了,说话的口气也大了,当地的农民再也不用抛家舍业去南方打工了,村里的小伙子以前因为穷连媳妇都找不到,现如今连城里的姑娘都挤破头想要嫁过来。

    在胡集乡党委书记黄一天的筹划下,胡集村的老百姓很快拆掉旧屋盖新楼,家家一栋小别墅统一规划,村里的绿化、停车场、电影院、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全都统一建设。

    不少养殖户手里闲钱还购买了摩托车和大哥大,那叫一个农村生活现代化,让很多城里人羡慕不已恨不能也搬到胡集村来住。

    眼看又是一年春回大地,满打满算黄一天已经在胡集乡当了整整一年的乡党委书记,在这一年里他所做的工作归纳起来如下。

    前几个月无非是为了站稳脚跟树立威信铲除异己,后几个月却因为养殖场项目一跃成为省市知名的“政治明星”,同时成功招商华夏大学项目。

    一年的时间,十二个月里生了多少意想不到的情况?沉稳如黄一天不慌不忙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直到最终不仅在胡集乡站稳脚跟,更是成了胡集乡党员干部以及老百姓心目中最最信任的父母官!

    人怕出名猪怕壮。

    关于普水县胡集乡党委书记黄一天的各种传说飞快在四面八方流传开来,普安市委领导组织一批批的县乡主要领导干部到胡集乡取经学习胡集乡的展经验。

    随着来取经学习的干部队伍越来越壮大,后来连邻省市的一些主要领导也来到胡集乡参观学习,在一次次参加大会介绍展经验的过程中,胡集乡这位气质不凡、年轻有为、政绩卓著的黄一天书记给与会省市领导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黄一天心里隐约感觉到,以自己目前的声望估摸在胡集乡党委书记的位置上干不了多长时间了。按照官场不成文的惯例,只要他能把华夏大学的项目完美收关,省市两级领导心里一定会考虑给自己这位普安市星光闪耀的“政治明星”一个对得起大众眼球的交代。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媒体造星能力绝不仅限于娱乐圈,官场也好,商场也罢,真正的智者早已熟稔媒体传播的效应。

    五月,春光明媚。

    这天上午黄一天正在亲自接待一批来自外省到胡集乡养殖场考察学习干部队伍,突然接到冯佳媛打来电话。

    “黄一天你快来救我!”

    听到电话里冯佳媛透着焦急恐惧的声音黄一天心里不由一凛,奶奶的,不会又是被人绑架了吧,赶忙问她:“你在哪呢?生什么事了?”

    “我在单位楼下茶吧.......”

    冯佳媛话没说完手机就被挂断了,这让黄一天心里不由一阵焦急,一夜夫妻百日恩,他跟冯佳媛虽说还没正式领证结婚,已经在一块同居一年多了,在黄一天的心里早把这女人当成自己老婆,“老婆”遇到危险,哪个男人还能坐得住?

    黄一天二话没说,赶紧跟乡长丁广交代了几句后,坐上自己的专车让司机开快点,心急火燎赶往冯佳媛所说地址。

    县团委办公楼外不远处有个叫“悠悠子衿”的茶吧,这家茶吧面积大约两百多平方,装修风格颇为高大上深得冯佳媛的喜爱,没事她总喜欢拉着黄一天坐到里面包间里品一杯青茗享受二人时光,用她的话来说,这是享受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