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提拔机会-第2/3页





    黄一天原本精明过人,也是几十年官场的混子,听了冯佳媛的话后自然能理解她也是一心为自己好,但是升官这种事也不是那么回事,一靠实力二靠运气,若是县里没有合适的领导位置,他想再多也是白搭。

    恰在此时,冯佳媛也不知从哪打听来一个消息,“县里年底干部调整的时候,底下乡镇要提拔两个年纪稍长的党委书记上来,这一来便空出两个乡党委书记的职位。”

    冯佳媛劝黄一天:“你在先台办这种单位能干出什么样吸引领导眼球的政绩来?不如去乡下当一任乡党委书记,一来让自己去乡里镀镀金,让自己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二来也能甩开膀子干点动静出来,到时候再提拔重用可就名正言顺多了。”

    黄一天觉的冯佳媛说话的确很有道理,“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这样的升官法则黄一天心里有数,若不是顾虑到自己刚刚提拔正科级领导岗位不满一年,他早就忍不住要想办法往重要的位置上。

    冯佳媛一席话倒像是让他内心纠结的问题有了出口,有些事若是自己不去努力又怎么知道到底会不会成功?谁规定提拔正科级不满一年就不能调到乡里当党委书记一把手?

    说一尺不如干一寸。

    农历春节过后,空气中还带着一股残余寒气,虽说已经是六九时节,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冷的时间更长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小县城处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欢度春节景象,县电视台的新闻里每天都在播放哪位县领导到基层贫困户家里送温暖或到退休老干部住处慰问拜年送礼物的新闻。

    其实在这一片祥和的笼罩下,普水县官场内里早已暗潮汹涌。

    有在乡里工作的干部想要调进县城,有在县里工作的干部想要调到市里,更多的基层干部巴望着来年调整干部的时候,组织部门领导的视线能够顾忌到自己提拔一二。

    黄一天作为台办主任,正科级领导职位,他的人事调整必须经过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因此当过完年上班没几天,他便悄悄到县委大楼拜访一向跟自己关系还算熟络的县领导——县委副书记张天来。

    想升官就得巴结领导,巴结领导就得砸点本钱给领导送礼,君不见春节前一段时间,小县城里各大商场高档烟酒几近脱销,一个月工资才买得起一瓶的好酒有几人买回去自己喝?

    有人说官场送礼的习俗是从古至今保留的官场“国粹”,不管是多大的官要说不送礼就能获得升官提拔机会根本不可能。

    礼品即人品。

    这句话虽从未有领导干部敢当众说出来,可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在大多数领导的心目中,下属送来的礼物含金量和领导在其心目中的分量成正比。

    对于任何一位企图在官场飞黄腾达的官员来说,既想“做清官”又想“干大事”其实很难找到平衡点,因为官场的诸多“潜规则”让你无论如何撇不清两者之间割不断的联系。

    即便是当初号称清代最清廉的地方大吏曾国藩也难逃传统“礼尚往来”之风,身在官场从始至终片礼不沾绝不可能。

    虽说现如今官场一潮高过一潮的狠刹送礼风、吃喝风、查处各种贪污**手段层出不穷,但是查处**力度加大就真能还官场一片干净天空吗?

    在历史上,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反**手腕最狠的一个皇帝。

    登上大宝的第二年,朱元璋龙椅还没有坐热,就对手下的大臣说了一番动感情的话,大致意思是:从前我当老百姓的时候,见到贪官污吏对民间疾苦丝毫不理会,心里恨透了他们,今后要立法严禁,遇到贪官污吏危害百姓的,绝不姑息。

    朱元璋说到做到,他颁布了有史以来可谓最严厉的肃贪法令,规定但凡有官员贪污60两以上银子者,立杀!

    在反贪运动开始时,只要稍有贪污嫌疑的,就被剥皮楦草,摆在衙门前示众,数目稍大的一些官员,不是被凌迟、阉割,就是被剁手、挑筋。

    比如凌迟这种酷刑,就是把贪污者绑在柱子上,用刀慢慢割,如果行刑的人手艺好,那受刑者就要受苦了,据说最高纪录是割了三千多刀,把肉都割完了人还没有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