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看谁的办法好-第2/3页





    “您说蒋大宽县长?”黄一天反应过来,“怎么堵?”

    “刘书记还说,有理走遍天下,他的意思是......”

    张副书记嘴唇靠近黄一天耳边嘀嘀咕咕说了半晌,黄一天心里很是吃惊,奶奶的,这个做官的就是这样,为了自己的目的达到都是不择手段,不过想想也是,蒋大宽不同意,那么张副书记只能如此,边听边连连点头:

    “可以可以,行,您放心,这事交给我来办。”

    从张副书记一番话中,黄一天意识到酱醋厂工地被整改停工一事即将会被幕后筹划的高手推波助澜发酵成一次龙争虎斗的大事件。虽说张副书记张口闭口,“刘书记说”,黄一天的心里却有数,以刘大宇的政治智商绝对没本事下这么大的一盘棋,此事背后必定另有高人。

    此时的他没时间多想,张副书记正满脸严肃交代他,第一步,“悄悄联系胡云伟,让他安排手下酱醋厂员工去市政府,省政府上访”;

    第二步,“当高层领导过问此事时,所有的矛盾焦点往县长蒋大宽身上集中,举报他明目张胆包庇下属破坏县里招商引资工作,还仗着背后有靠山撑腰对县委一把手书记不放在眼里”;

    第三步,“利用声势浩大的上访行动重点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请求相关部门对滥用职权的环保局长进行调查,二是请求领导严惩蒋大宽县长利用公权干扰企业正常经营活动。”。

    张副书记极其郑重神情对黄一天说:“要想把问题解决好,最后还得靠企业自身力量,只要你能想办法让这件事顺着定好的思路走,不管是蒋大宽还是那个环保局长相信都猖狂不了几天。”

    黄一天一向是个重情义的人,何况胡云伟本就是值得他两肋插刀的好兄弟,哪怕不用张副书记各种叮咛交代,他心底里也巴不得把这件事早点处置妥当。

    老百姓上访现象古来有之,古代人手举状纸跪地拦轿,现代人则习惯一大帮人高举标语口号浩浩荡荡堵住政府大门。

    虽说古今老百姓上访方式不同,本质上大都是越级告状指望高层官员帮忙讨还公道,尤其是现代社会传播媒介远胜古代,群体上访事件造成的恶劣社会影响往往不容小觑。

    当官的怕什么?当然怕老百姓上访闹事!

    这些年国家从上到下传达的政策中心就是“求稳定求发展”,无论是哪个省市的领导最头疼的就是群体上访事件。这也是为什么北京出现上访村的原因。

    当黄一天听张副书记提出要求“上访群众去省城堵住省委省政府大门,到时候谁都会害怕”的时候,他心里便明白过来,“此次酱醋厂工地被环保局出告示停工事件俨然已经发酵到某种不可控地步,幕后操纵此事之人绝非一般级别领导。”

    第二天是个晴朗无云的好天气,县长蒋大宽从一早上班到晚上下班之前一直在密切注意周围各种风吹草动,他听下属汇报说,“昨下午县委刘书记悄悄去了一趟市里。”

    蒋大宽听说这消息后一颗心当即揪起来,他断定刘大宇肯定是去市里找领导告黑状去了,他担心一旦市领导听信了刘大宇的谗言一怒之下对自己有所成见可就惨了。

    蒋大宽可以不把普水县委书记刘大宇放在眼里,却不敢把市领导也不放在眼里,两军交战都是冲锋陷阵的排头兵先牺牲,他可不想一不小心悄无声息成了市领导之间利益交换的牺牲品。

    今天一早刚上班,蒋大宽立刻派人找刘大宇的专车司机打听,“刘书记从市里回来后都说了什么?有没有什么异常表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蒋大宽平日里安插在刘大宇身边的钉子此时起到了非常关键作用 ,上午十点左右,“钉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说,“刘书记从市里回来的路上表情一直很郁闷,回到普水县后立刻找了张副书记两人关在办公室里聊了半天。”

    蒋大宽也是百密一疏,他虽然安排人紧盯着县委书记刘大宇的动静,却压根没把张天来的举动放在眼里,当听“钉子”汇报说,“张副书记从刘书记办公室出来的时候脸上表情很难堪”,他当时心里就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