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五章 办法-第2/3页





    星期一的早晨,普安市一中的公告栏上,贴出了公告,缪鹏因为打架事件被一中做出了除名的决定。

    缪鹏的班主任,特意找了副校长薛琴,希望给这位平时一直表现很好,并且成绩优异的学生一次改过的机会,薛琴无奈的告诉他,这是黄一天局长亲自批示的公告,班主任只好放弃努力。

    公告贴出的当天,就有人把这事情汇报给了刘清,从这样的处理结果来看,黄

    --0---0---小--说---00xs.cc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一天实在是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连朱副市长的面子也不给,要知道朱副市长可是分管教育的领导,说白了,是教育局的直管领导。既然黄一天如此不识时务,也就不能怪别人对他下手了。

    刘清又怎么会放弃这次绝好的向领导告状同时表忠心的机会,他让人复印了一份处罚公告,一大早,就直奔市政府。

    周全在二楼听到刘清得意的大声叫司机送他去一趟市政府,又见他让人复印了新出的处罚决定,就明白了他的目的,心里暗暗为黄一天担心。

    其实,刘清去找朱副市长的功夫,黄一天也正在市委大院里,正准备上楼去市委汪大凯书记的办公室。

    一大早,黄一天接到汪大凯书记秘书的电话,说是台湾来的余耀祖老先生已经来了,想和普安市委领导敲定一下成立教育集团的事情,汪大凯书记吩咐黄一天作为教育局长也到场旁听。

    黄一天作为前世重生人,其实是知道余耀祖其人的,往上数三辈,黄一天的爷爷还给余家当过长工。

    余耀祖的爷爷在解放前是普安市头号大地主,当地人送绰号“鱼不啃”。这个绰号的来由还有几分说法。

    听说“鱼不啃”祖上是靠贩盐发家的,到了“鱼不啃”这辈的时候,家里资产丰厚,良田千顷,房屋数间,真算得上是富的冒油了。余家每次吃鱼的时候,就让后厨的佣人只割下鱼肚子上没有刺的那一丁点鱼肉烹制,因此余家的人吃鱼从来也没有像一般人家那样啃过鱼头,鱼尾之类的。

    当地人形容他家的阔,就说人家余家是真正的鱼不啃,“鱼不啃”的绰号由此传开。

    余家的好日子到了解放后,嘎然而止。那时,全中国大部分地方都已经解放了,深处偏远地区的普安市却仍有几股国民党的残余力量在殊死反抗,这余老爷做生意是一流的,对于政治形势的判断却差之千里,他断定国民党树大根深,迟早卷土重来,就明里暗里的费钱费力支持国民党的残余。

    没想到,形势发展到后来,国民党气数已尽,而共产党却已经顺利的解放了全中国,并成立了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余家老小几十口担心受到人民政府的秋后算账,逃的逃,死的死,而余家的唯一小孙子余耀祖在余老爷的安排下,也去了台湾,投奔亲友。

    余耀祖在台湾呆了几十年,终于熬到了改革开放,已经是一名成功商人的余耀祖就在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后不久回乡祭祖。

    那次回来,余耀祖受到了当地政府的热情接待,让他感觉到浓浓的乡情。于是,他决定,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家乡做点事情。俗语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余老先生第一个想法就是尽一己之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出份力。

    余耀祖的提议得到了普安市政府部门的热烈欢迎,因此才有了今天的聚会。黄一天进入市委三楼的小会议室的时候,看见黄一天和朱副市长也拎着包一前一后进了会议室,他想起周全的话,在心里对自己准备了一张笑脸,也跟在黄一天的身后进了会议室。

    外面正是三伏天,太阳底下热的能让人发昏,小会议室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一台大功率的空调正在嗡嗡的努力工作着,所有参加会议的人都在舒适的温度下怡然自得,谈笑风生。

    朱副市长和黄一天先后热情的跟余老先生握手,然后按照宾主的次序轮流坐下,黄一天跟在两位领导后面,本想找个角落坐下就好,免了一番客套的程序,汪大凯书记客气的对余老介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