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 直隶减租-第2/3页





    不过,京师朝廷一众宗亲王贵胄和王公大臣对《民富国强论》却是一面倒的批驳,天下为公,这等于是公然宣称废除帝制,评价康乾盛世国富民不富,国富民不强,也引起不小的争议。

    看到这篇文章,肃顺却是有些着急,他很清楚,易知足这是对朝廷迟迟没有动静不满了,因此才发表这篇文章,若是再无动静,怕是下篇文章就会直接提出推行荼毒改革以富民了,当然,这篇文章也为朝廷推行土地改革给予了充足的理由和借口。

    虽然心里着急,但他却沉住气没有去觐见慈安,他很清楚,他必须沉住气,谁能沉得住气谁就能占据主动,他就不相信以慈安的聪慧看不出易知足这篇文章真正的用意。

    养心殿,东暖阁。

    看着桌子上一叠厚厚的折子,慈安有些心烦,《民富国强论》她自然是看过了,她也清楚易知足肯定民富国强的用意是催促朝廷推行土地改革,她更清楚,若是朝廷没有反应易知足必然还会继续进行舆论引导,甚至是直接在民富国强的基础上提出减租以及土地改革。

    她发现自己开始有些恨报纸,对于朝廷来说,报纸不是什么好东西,只是方便了别有用心之人用民意用舆论来威‘逼’朝廷,若是没有报纸,朝廷不会如此被动,预备立宪是如此,这次土地改革又是如此,易知足显然对于引导舆论得心应手。

    她心烦的还不仅于此,还有肃顺,明明知道易知足在催促,却偏生不递牌子求见,这是要她宣召,‘逼’迫她在这件事情上采取主动,没一个好东西!

    对于减租这事,她这段时间也宣召了几位顾命大臣和军机大臣以及新擢拔的大臣商谈过,也了解了一些情况,对于北方各省而言,三七五减租还算温和,北方各省的业佃分成基本都是五五对开,移民较多的省份诸如河南、山东则是业四佃六,有的甚至更低,达到业三佃七,毕竟总比让田地荒芜的强。

    以她的判断,至少在北方各省,三七五减租不会引起多大的不满,要说抵触或是不满,移民较少的直隶可能抵触的情形会最严重,不过,若是皇庄带头,应该也能顺利推行。

    接连三天,肃顺在觐见之时都未主动提及减租之事,慈安也同样是只字不提,仿佛是赌气一般,最终还是肃顺先沉不住气,他着实是不敢再拖,一旦易知足率先在报纸上提减租和土地改革,朝廷就太被动了,而且朝野上下以后也会将土地改革的功绩归于易知足,他可不想白忙活一场。

    这日一早,肃顺进宫例行奏报之后,便主动道:“禀皇太后,微臣窃以为,朝廷对于减租之事必须尽快做出决断,一旦元奇抢先在报纸上呼吁朝廷减租,则朝廷必然陷入进退两难之局面,不减租,百姓对朝廷不满,减租,则是为元奇做嫁衣。”

    见他终于沉不住气,主动提起减租之事,慈安也暗自松了口气,她同样清楚这事不宜再拖延,略微沉‘吟’,她才开口道:“元奇屡屡利用报纸引导舆论要挟朝廷,对此,朝廷可有应对之策?”

    什么意思?肃顺心里一紧,连忙道:“回皇太后,朝廷有引导舆论之责,报纸亦有新闻自由,此事不宜干涉,微臣窃以为,元奇对于朝廷的威胁不在舆论引导,而在于元奇自身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

    这是实话,慈安登时不吭声了,若是元奇没有强大到让朝廷忌惮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朝廷又岂会将元奇的舆论引导放在眼里?半晌,她才开口道:“皇庄率先减租以为天下表率,宗亲勋贵,王公大臣会否群起攻讦?”

    听的这话,肃顺‘精’神一振,朗声道:“皇庄率先减租,一众宗亲勋贵,王公大臣谁敢做仗马嘶鸣?如今正大举开发东北,谁敢不顾全大举,不为大清江山社稷着想,不遵旨而行,打发去东北,东北无须减租!”

    慈安隔着珠帘看了一眼跪在外面的肃顺,京师素有‘铁腕肃六’之言,看来果然是传言不虚,略微沉‘吟’,她才柔声道:“减租乃是得罪天下士绅之事,需的将其中利弊仔细解说,不可一味用强,否则必是事倍功半,既有损朝廷爱民之心,亦有损朝廷声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