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技术突破-第2/3页





    易知足在军械厂有属于自己的独院,他也没回上海,径直住进了独院,他敢于让僧格林沁率兵吞并廓尔喀、哲猛雄、布鲁克巴,甚至于收复拉达克,遏制英国人对西藏的野望,敢于驱赶太平军入缅,从两方向压制英国人对东南亚的扩张,底气就在于元奇拥有压倒性的武器!

    但是,在意识到英法有可能联合西班牙、荷兰和俄国一同出兵,他心里还是有些忐忑,就算能够通过外交让花旗国保持中立,就算俄国在克里米亚元气大伤,无力出兵,也还有英法西荷四国联兵,在海军明显处于劣势,完全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大清想打赢之场战争,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虽然宝山式步枪和定装式金属壳子弹能够完全碾压英军的1851米尼枪,可一旦兵力相差悬殊,他也没有丝毫的把握,没有制海权,联军凭借着舰队的机动优势,可以集中优势兵力,随心所欲的选择战场。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人可不就是这么干的,二万兵力就能打的清军毫无还手之力,况且,上过一次当之后,英国人绝对不会再上当进入内河,他敢肯定,主战场绝对不会是东南沿海,而是吕宋和爪哇!

    如今谁不知道元奇在南洋两省投入了巨额的人力物力财力,谁不知道南洋两省如今是世界重要的橡胶产地!

    若是部队再能够大量列装迫击炮,这一战的赢面可就大多了,如今就卡在了钢材上面!他着实是很不甘心。

    晚饭后,易知足将汤仁辉留了下来,点了支香烟,他便径直道:“有可能在今年,也可能是明年,大清会面临一场规模很大的外来入侵.......。”

    汤仁辉之前就隐隐有所预料,听的这话,心里不由的大喜过望,爆发战争对于军械厂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虽然易知足对于军械厂一直极为重视,但若爆发战争,那就会更为重视!

    他连忙试探着道:“大掌柜是要扩大军械厂规模?”

    易知足缓声道:“整装金属子弹必须尽快投产,每月的产量至少要达到五万发,最好是能达到十万发。”

    “这不是难事,无非是增加机器设备和人手。”汤仁辉道:“不过,一旦人手增加太多,泄密的可能也会增大,另外,子弹的弹头和弹壳的原料都是黄铜,一则铜料的消耗很大,二则成本很高,能不能想米尼枪子弹一样,改用铅弹?”

    听的这话,易知足一笑,“那些个研发人员没有告诉你?铅弹头容易在膛线上挂铅残渣,在高膛压下也容易解体,铜就不会,而且铜还耐腐蚀不易生锈。不过,铅弹也有优点,可以考虑铜包铅,至于铜料,这几年储存的也足够多,尽管用。”

    他这话说的大气,元奇这些年通过商贸也确实储存了不少的铜料,云南的滇铜、倭国的倭铜、美洲智利的洋铜,南洋吕宋、爪哇的南铜,他压根不担心铜的消耗,之所以主张弹头用铜包铅,一则是为了降低成本,再则也是因为铅比铜重,也比铜软,杀伤力更大。

    顿了顿,他接着道:“保密......,一旦战争爆发,也根本无法保密,不过,至少需要保密到战争爆发的中后期,参与制造枪械、子弹的工人暂且都封闭式管理,不准出厂。”

    子弹虽然小,但工艺复杂,工序也多,扩大成产规模,月产五万至十万发,需要的工人至少要数百人,都不准出厂,这压力着实不小,但汤仁辉很清楚,整装金属子弹的研发花费了多大的心血,当即就点了点头,道:“大掌柜放心,一定妥当安排好,保证不出漏子。”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迫击炮以后也是需要大量列装的,虽然现在还不完善,但是要做好准备,一旦钢材供给充足,就必须能够随时大量生产,另外,手榴弹也开足马力,全力生产。”

    次日上午,易知足正在子弹生产车间参观子弹的生产工序和流程,汤仁辉匆匆赶了过来,轻声禀报道:“林秘书说是有要事,急着见您。”

    能让林美莲从上海赶来,显然是急事,而且也不会是小事,易知足连忙快步出了车间,出了大门,他才发现严世宽居然也来了,而且一脸的兴奋,显然是什么好事,他不由一笑,“什么好事,值得巴巴的追来宝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